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唐朝以前的膏方文献及其特点探究

【www.chuban323.com--历史】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汉唐膏方文献的剂型特点及治疗范围。膏、丹、丸、散、汤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剂型,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各种剂型也在不断分蘖。就膏剂来讲,早期的膏剂大多是不含药物的动物脂肪膏,后来发展为含药可外贴、内服的油脂膏。唐以后,其剂型主要演变为由黄丹等收膏的外贴膏和水提取药物,由蜂蜜、动物胶收膏供内服的膏滋,早期用于外摩的摩膏已退居次位。

【关键词】  唐以前 膏药 膏方 文献

    唐以前膏方文献及其特点

    用膏外敷以防皲裂祛疾的历史相当悠久,先秦古籍《山海经》就记载一种羊脂类药物,用于涂擦皮肤防治皲裂,这应该说是早期膏药的雏形。而当时膏药的构成是单用动物的脂肪用以外敷或者外擦。现代研究证明,羊脂具有滋润、温煦作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皮肤有保护和软化作用。

    医书中最早记载用膏方治病的是帛书《五十二病方》,它抄写年代在秦汉之际,成书年代大约为战国时代。全书现存方剂约283首,用药248种(其中有祝由方30多首,不载药物),估计原书可能有方剂300首左右,用药总数约260种以上。用膏命名的药物有肪膏、脂膏、久膏、彘膏、猪膏、豹膏、蛇膏等,所治病多为外伤,单纯用动物脂肪或以动物脂肪加热提取药物外敷,如,“治伤痉:冶黄黔(芩)、甘草相半,即以彘膏财足以煎之。煎之沸,即以布足(捉)之,予(抒)其汁,傅。”[1]尚未见到含药的脂肪膏内服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保存的11方,有 2个膏方,即《灵枢·痈疽篇》中的豕膏,对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灵枢·经筋篇》中的马膏,对筋脉纵弛“治之以马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从文中可以看出豕膏、马膏可能都不含药。

    最早以“膏药”命名,并有完整组方及服用方法的膏方,见于《武威汉代医简》。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县早滩坡发掘的一座东汉墓里面有相对完整的3个膏方,即:百病膏药方、千金膏药方、妇人膏药方。“百病膏药方”用猪脂煎蜀椒、附子去渣为丸内服;“妇人膏药方”有2个,但内容相同,皆为7味药,赋型剂及制备、使用方法不祥。较完整的是“千金膏药方”,我们以它为例,说明它较《五十二病方》和《内经》中膏方的进步和特点。

    蜀椒四升弓穷一升白芷一升付子三十果凡四物皆父且置铜器中用淳醢三升渍之卒时取贲猪肪三斤先煎之先取鸡子中黄者置梧中挠之三百取药成以五分匕一置鸡子中复挠之二百薄以涂其雍者上空者遗之中央大如钱药干复涂之如前法三涂之去其故药其毋农者行愈已有农者溃毋得力作禁食[诸]采逆气吞之喉痹吞之摩之齿恿涂之昏衄涂之鼻中生恶伤涂之亦可吞之皆大如酸枣消咽之以肠中有为度[2]

    按:特点:(1)有完整的组方配伍,药物4味,有的膏方多至7味,而不是以前简单的一二味药;(2)制备方法:将药物研成粗粉,亦即咀;(3)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醋泡,猪油炸。时间:卒时,即24小时;(4)赋型剂:脂肪和鸡蛋黄;(5)使用部位:患部;(6)服用方法:既可外摩,又可内服,并且言“药大良,毋得传”,应该临床效果不错;(7)所治病症:逆气、喉痹、齿恿、昏衄、疮痈等由“恶气”所致之病症。该膏方应是油炸去渣提取,它奠定了唐宋外摩膏方的基本制作方法。在使用部位方面,还没有后代的按经络穴位用药的概念。

    到了南北朝时期,梁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中对膏药的制作作了详尽的说明。

    凡合膏,初以苦酒渍取令淹浃,不用多汁,密覆勿泄。云时者,周时也,从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煮膏,当三上三下,以泄其焦势,令药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仍下之,下之取沸静乃上,宁欲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两头微焦黄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黄色也。猪肪勿令经水,腊月弥佳。绞膏亦以新布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堪酒煮稍饮之。可摩之膏,膏滓即宜以敷病上,此盖贫野人欲兼尽其力。

    凡膏中有雄黄、朱砂辈,皆别捣细研如面,须绞膏竟乃投中,以物疾搅,至于凝强,勿使沉聚在下不调也。有水银者,于凝膏中,研令消散。有胡粉亦尔。[3]

    在文中主要强调了这几点:(1)膏方中的药物要先用醋或酒浸泡密闭,浸泡时间一天左右。这一条还为今天制膏药者所沿用。(2)煮药时慢煮,以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煮药的火候,以药物焦黄为合适,宁可生一些,不可将药物炸枯焦。(3)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及最后的赋型,以动物脂肪为主。(4)有些药物需研面最后加入。说明至少在魏晋时期,已开始将不适合高温油炸的药物,研末粉碎最后加入到脂膏中。可以说,陶弘景所谈的膏药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要领,大部分今天仍然沿用。

    唐代膏方文献及其特点

    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的出现,奠定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到了唐代,中医学又有长足的发展,其代表作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孙思邈以《内经》的理论为依据,以肝心脾肺肾及其相表里的脏器为纲,全面给出了人体由内到外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较早期的仅以治疗外伤、外感为主,有了长足的进步,给出的治疗处方,也由张仲景的两百多个发展到五千多个。在治疗剂型方面,更是丰富多彩,非前代方书所能比拟。这里选取《千金要方》除美容面方以外的主要膏方40个加以分析,以期反映唐代膏方文献的特点。

    1.膏方所治病症  按孙氏分类,40个膏方所治病症如下:小儿婴孺4个:小儿腹热;小儿寒热;小儿热疮;小儿疽瘘。风毒脚气8个:治百病;治百病久风;治鼻中干;治伤寒咽喉不利;治风湿痛痹;治恶风毒肿,疼痹不仁;治风湿骨肉疼痹;治卒中风毒,腹中绞刺痛。伤寒3个:伤寒头痛项强,四肢烦疼;伤寒敕色,头痛项强,贼风走风;伤寒头痛。肝脏1个:治暴症。心脏1个:白秃及痈疽百疮。痈疽14个:痈疽发背坏后生肉;痈疽发背;痈疽金疮败坏;肿痛作核痈疽;赤色肿有尖头;诸漏恶疮;诸肿;诸肿;痈疽痔漏恶疮脓血;痈疽痔漏恶疮;妇人妒乳漆疮;痈肿减瘢;风热赤轸;恶疮。痔漏3个:鼠漏及瘰;谷道痒痛痔疮;疮疥。杂治2个:赤肿;阴疮。备急4个:射工恶核;火烂疮;灸疮;金疮火疮灸疮。

    从上面的病症分布可以看出,膏剂主要治疗的病症是外科疾病和风湿痹痛,以及由外感引起的疼痛僵直等证。

    2.析出药物方法  外治膏方要对药物进行提取处理,以便外治使用。在这40个膏方中:用苦酒浸一宿,然后用猪脂煎23方;直接用猪脂煎9方;羊脂煎3方;将药物研末入猪脂或羊脂中4方;生乌麻油熬1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用苦酒或醋先浸泡帮助析出药物的做法占57.5%,已占主流。仅用猪脂、羊脂析出药物占30%,将药物粉碎直接入药占10%。需要指出的是,用乌麻油熬药,出现用黄蜡收膏。如乌麻膏:

主诸漏恶疮,一十三般丁肿,五色游肿,痈疖毒热,狐刺蛇毒,狂犬虫狼六畜所伤不可识者,二十年漏金疮,中风皆以此膏帖之,恶脓尽即差,止痛生肌,一帖不换药,惟一日一度拭去膏上脓再帖之,以至差乃止方,生乌麻油(一斤)、黄丹(四两)、蜡四分(皆大两大斤)。

    右三味以腊日前一日从午,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药成,至午时下之,惟男子合之,小儿女人六畜不得见之。[4]

    黑膏药的制作,这里正式出现。如果说,在这个方中,对黑膏药的制造过程,交代的还不够详细的话,唐代的另一部著作《外台秘要》中的一则膏方,则可以让我们看清唐代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四“又疗发背及一切毒肿方”:生麻油六合、黄丹二两半、地胆两钱(捣碎,筛)、生栗子四十九枚(取大小中者,熬焦,去皮碎,绢筛)。右四味,和于铜器中盛,用炭火重汤煎候沫溢出,与器口欲平,取小麦一合,分二人嚼取筋,急内药中搅,使与相和,膏擎下,安铜器冷水中,成膏讫,以故帛涂膏贴所苦处,晨夕换膏。[5]

    该方不仅用黄丹收膏,而且将熬制好的膏放入水中去火毒,然后摊涂在布帛上贴患处,已接近后代对膏药的制作和用法。

    3.赋型剂  以猪脂煎药并赋型或在猪脂里再加入松脂和腊共35个;以羊脂与腊、松脂赋型计3个;黄丹与蜡收膏赋型计1个;药物研末以地黄汁或米醋和之1个。

    从上面可以看出,以动物脂肪为赋型剂或加入蜡、松脂计38个,占95%,以黄丹收膏开始出现。

    4.使用方法  摩膏19个,其中用火加热摩患处7个;膏敷患处17个;把膏涂纸上或布帛上帖患处4个。值得注意的是,把制成的膏剂涂敷到纸或布上贴患处的方法已出现。如:

    治痈疽痔漏恶疮,妇人妒乳漆疮方,野葛、芍药、薤白、当归、通草(各二分),附子(一分)。

    右六味咀,醋浸半日,先煎猪脂八合令烟出,内乱发二分令消尽,下之待冷,又内松脂八分,蜡二分,更着火上令和,即内诸药煎令沸,三上三下去滓,故帛傅药帖肿上,干即易之,如春去附子,其发须洗去垢,不尔令人疮痛。[4]

    治痈肿松脂膏方,黄芩、当归、黄芪、黄连、芍药、大黄、蜡、芎?(各一两)。右八味咀,合松脂一斤半,猪脂一合半,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绵布绞去滓,火灸傅纸上,随肿大小帖之,日三易之即差。[4]

    5.使用部位  皆为敷摩患部,以穴位作摩敷点尚未出现。

    总之,膏剂起源于先秦,发展于两汉,到了唐代臻于成熟。

 

【参考文献】
  1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四)[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31.

2 甘肃省博物馆.武威汉代医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8.

3 马继兴.敦煌古医籍考释[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54.

4 唐·孙思邈撰,李景荣校.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79,480,480.

5 唐·王 焘撰,高文铸校注.外台秘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 社,1993.471.

唐朝以前的诗人 唐朝以前的作家 唐朝以前的诗歌 唐朝以前的盛世 唐朝以前的诗歌叫什么 唐朝以前的诗人都有谁? 唐朝以前的古代作家 唐朝以前的帝王服饰以什么颜色为主 唐朝以前的诗是唱出来的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lishi/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