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浅谈对我国构建大学生机会型创业支撑体系的设想

【www.chuban323.com--历史】

    [论文摘要]创业资源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影响甚至决定着大学生创业的类型和创业的成功率。为提高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率,本文在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所具有的智力资源、技术资源、物质资源、政策资源等优势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利用资源优势从事机会型创业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机会型创业支撑体系的设想。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机会型创业 创业初始资源 
   
  英国伦敦商学院推出的全球观察(GEM)根据创业动机将创业活动分为“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前者是由于没有其他就业选择或对其他就业选择不满意而从事创业的活动,是那些由于没有其他更好的工作选择而从事创业,后者是那些为了追求一个机会而开创企业的创业者,他们是自动自发地开创他们的企业。生存型创业是创业者出于生存目的不得已而选择的创业形态,呈现出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低利润、无力用工而个体单干等特征;机会型创业是通过发现或创造新的市场机会、为追求更大发展空间通过新产业的开拓实现对新市场开拓的创业形态,呈现出创业起点高,对经济社会的推动力大,市场空间大,造就的就业岗位多,利润高、风险大等特征。机会型创业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综合国力、拓展市场、造就就业岗位、扩大出口、增加税收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理应成为机会型创业的主力军,但现实是我国大学生不仅创业率低,而且成功率也很低,机会型创业则更低。如何科学理解、合理安排并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资源,成为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效促进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初始资源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是创业者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收集、分析和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初始资源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蔡莉等研究表明,机会型新刨企业拥有的初始人力资源、初始技术资源、初始社会资源等充裕程度要高于生存型新创企业。可见,初始资源决定创业的类型,也影响创业的成功率。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沉浸在高校浓郁的学术氛围下,容易获得好的项目,所以大学生从事机会型创业的资源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优势。大学生创业可以依赖的主要资源如下: 
  1.智力资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截止到2008年底,我们统计全国理工农医领域高校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是39.2万人,其中“R&D”活动的人力达到33.5万。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支撑。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可以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市场调研等。一所大学往往具有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众多专业,还有工科类专业等,大学生创业可以根据需要,集聚相关院(系)的大学生组成知识结构互补的创业团队。丰富的智力资源使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可以进行高科技含量的机会型创业。 
  2.技术资源 
  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高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特别是众多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水平科技成果的重要源泉。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家“973计划”项目的一半以上、“863计划”项目的1/3以上是由高校承担的;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申请专利32 680件,占国内职务申请的11.8%。2008年,高校主持完成的自然科学奖占总数的47%,技术发明奖占总数的81%,科技进步奖占总数的37,9%,高校虽有丰富的科技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其转化率不到10%0。若大学生能够利用高校技术成果进行创业,确定目标客户,开拓潜在市场,不仅可有效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可以解决大学生创业项目短缺问题,促进大学生高起点进行机会型创业。 
  3.物质资源 
  目前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总数的63%,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占总数的39%,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占总数的27%,国家工程实验室占总数的33.3%,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占总数的70%,所有这些为大学生利用高校科技成果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探索大学科技园建设至今,大学科技园发展已初具规模,现已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69个,还有很多省市级的大学科技园。2001年以来,科技部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国家拨款,用于国家大学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平台。同时,国家和一些省市设立基金对大学生创立企业进行政策扶植。例如,2007年科技部火炬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23个,资金920万元;2008年支持项目30个,资金1200万元。所有这些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缓解了创业启动资金紧缺问题,也坚定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4.政策资源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全民创业,鼓励大学生创业,制定了涉及创业培训、创业指导、资金扶持、融资与税收、产业政策等一系例优惠政策,初步构建了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的法律支撑体系。1999年教育部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其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规定,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贷款最高额度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大中专毕业生的申请财政给予50%的贴息。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创业投资、税收提供优惠政策。2008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并颁布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对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等八大类技术领域的创业活动进行税收方面的优惠。200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8]111号),要求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同时积极促进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 
  二、大学生利用资源优势进行机会型创业的理性分析 
   
  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有创新精神,有理论知识,有技术优势,对创业有更高的心理期望值,寻求就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为什么我国大学生75.22%想创业、1.94%真创业,机会型创业比率则更低呢? 
  生存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创业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行为,受到“看不见的手”的引导,表现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贫困生和特困生。 
据统计,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总数高达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在沉重的经济负担之下,一些学生为了顺利完成学业,只好利用课余时间创业,部分学生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为解决生存问题,走上了创业之路。事实上我国大学生创业群体中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知识和技术优势,无奈从事生存型创业。2009年成都团市委创业办通过对2000名在校大学生以及1000名已毕业在成都创业者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以生存和谋生为创业目的的生存型创业为41%,以自我实现、提升、探索的机会型创业占大学生创业者的59%。可见,虽然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机会型创业比例高于生存型,有近40%为生存所迫而从事低水平的创业,大学生创业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
    大学生创业的智力资源虽有优势,但初出校门还缺乏创业技能,缺乏企业家的市场运作经验。虽然自2003年开始教育部已连续举办了8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近千名,但这对国内1000多所高校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既缺乏系统的培训,又缺乏实战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往往并不是针对市场,没有想通过转化来实现其成果的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往往没有学生参与等,如何将教师科研活动与学生创业活动有机结合,使大学生机会型创业人力资源形成合力?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强化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制订有效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指导大学生将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高校有着丰富的科技成果,很多成果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由创业学生来激活“睡眠项目”,无疑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大学生选择专利项目进行机会型创业,既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又可以受到国家法律保护,降低创业风险。但现实中利用高校科技成果进行创业的成功率并不理想,据统计,在历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不到10%的参赛者选择了创业,而在10%的创业者中,只有少数能成功0。所以,对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及效益评估,对其进行创新性或市场潜力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创业形势,国家出台了各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国家教委于2000年4月出台了一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如山西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并出台完善创业培训补贴、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逐步降低或取消反担保门槛等诸多向自主创业者倾斜的优惠政策。这些支持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支持了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而且这些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措施也存在力度不够、限定条件多、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三、构建大学生机会型创业支撑体系的设想 
   
  1.构建创业人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 
  首先,构建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联合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组织,广泛开展研究,努力探讨我国创业教育思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其次,高校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把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倡导学历证、技能证“双证制”,推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学分制试点,开设“创业人才孵化班”,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第三,注重创业实践教育,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条件,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园等,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 
  2.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化解大学生毕业生存危机 
  2006年6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14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未就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可到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领到一张“失业证”,凭证可享受免费求职登记、免费职业指导等。为短期内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但大学生机会型创业需要的是在不为生计所困扰的情况下的创业,领到失业证的大学生仍然面临着生存危机。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大学生由于没有缴纳过失业保险费,使得登记失业的大学生与失业保险金无缘,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障制度,将失业保险覆盖到待业大学生,允许其享受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3.实行创业导师制,指导创业者少走弯路 
  大学生要真正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还需要科研人员的技术指导。据悉,科技部与全国600家科技孵化器联手推出了“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深受创业者欢迎。为此,高校应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知识传授和创业项目的技术指导,跟踪大学生创业历程;大学生科技园或创业园还应聘请富有实战经验的培训教师、成功企业家和政府有关部门专家,采取单个指导、会诊指导、授课指导、陪伴指导、咨询指导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少走弯路。 
  4.遴选学校科技成果,建立创业项目库 
  大学的科技成果并非都适合创业,也非都能转化,这就需要学校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筛选和整理,挑选出一批适合学生创业的科研项目,建立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库。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利用学校科技成果进行创业的规章制度,明确成果转让中技术转让(含专利实施许可)、技术入股等方面的责权利等。 
  5.制订和完善创业制度,营造有利的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和创业文化的形成是催生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要营造一个鼓励人们敢于创业、支持人们能够创业、帮助人们成功创业、减少创业风险的社会环境。关于大学生机会型创业,国家和地方虽然出台了教育、扶持、服务等一系列政策,但这些政策有的缺少配套、有的还缺少可操作性等,因此,高校和地方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的规章制度,大力扶持自主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并在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创业法》,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宏观的指导,通过税收、金融等有关政策来引导大学生机会型创业,落实和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法律和制度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构建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浅谈对我国国防的认识 浅谈对我国民宿设计的思考 浅谈对我国人才测评发展的历史 浅谈对我国税制改革的看法 浅谈对我国国防安全的理解400字 浅谈对我国国防安全 浅谈对我国的戏曲文化 浅谈对我国民航业发展前景的认识 浅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lishi/1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