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试析苏共兴亡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www.chuban323.com--历史】

论文摘要: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深刻汲取苏共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苏联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经验教训
  1991年8月24日苏联共产党宣布“自行解散”。曾经是一个具有数十年历史、一度拥有近2000万党员、执政长达74年的执政党退出了历史舞台。4个月后,苏联宣布解体。苏共兴亡说明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加强党的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能从苏共兴亡中汲取哪些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呢?
  一、必须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从宏观角度来看,苏联经济总体上存在着三个问题:其一,发展速度不平稳。苏联在二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还是较快的。50年代年均增长接近10%,60年代降为约8%,70年代约5%,80年代不到3%,呈逐步递减趋势。尽管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搞“加速发展战略”,但经济依然在往下滑,1991年经济增长一2%,1991年达到一12%。其二,经济结构不合理。苏联经济的发展主要为扩军备战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服务,是以牺牲日用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的。人民群众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忍受畸形经济结构带来的苦果。社会主义美好理想因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而在人民心目中慢慢淡漠和枯萎。其三,区域发展不协调。苏共在执政时期没有处理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在前苏联,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最发达,俄罗斯、白俄罗斯次之,外高加索地区再次之,中亚各国相对最为贫困落后。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潜藏在民族分离主义背后的则是现实的经济利益问题。在实用主义和民族本位主义的驱使下,他们纷纷“另起炉灶”。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2003年10月,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二、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犯了教条主义错误。苏联思想理论界倾向于把苏共领导人对马列主义的理解和解释以及他们的论断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苏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犯了形式主义错误。苏共建立了一套相当系统的马列主义书本知识教育体系,高等学校学生必修三门马列主义基本课程:苏共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但教学工作偏重于灌输马列主义基本知识,严重脱离实际,因而大都流于形式。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收到实际效果,结果培养了以叶利钦、戈尔巴乔夫和盖达尔等为代表的持“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代人。他们后来成为社会主义苏联的掘墓人。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机构对苏联高层党政官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大约9.6%的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他们明确支持改革前的社会主义模式;12-3%的人具有民主社会主义观点,拥护改革,并希望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化;竟然有76.7%的人认为应当实行资本主义。在广大党员群众中,普遍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所以在苏共解散时,其财产被没收,没有党员群众自发地集合起来,去保卫自己的党组织。领导干部的背叛和党员群众的冷漠合葬了苏共。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信念在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心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2004年3月,我们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它强调:“要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推动理论武装工作深人发展。”“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此外,我们还要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对青年的思想工作,科学地宜传马克思主义。只有拥有一大批心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我们的党才能够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否则就容易走上邪路。三、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列宁一贯主张执政党必须特别重视加强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然而,从斯大林时代开始,党和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遭到严重损害。其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领导干部搞高薪和特权,严重脱离群众。其二,领导干部贪污腐败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苏联解体前不久,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可以说,苏共领导干部的高薪、特权和腐败使苏共被广大人民群众抛弃。
  应该看到,在我们党内和国家机关中的腐败和脱离群众现象也相当严重。江泽民曾指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一个重大问题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就有了胜利之本,就有了吸取智慧和力量的最深厚源泉,就有了正确决策,减少和防止失误的可靠保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各项事业中来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尽快接管地方政权考虑,不得不采取干部委任制。后来,斯大林把委任制作为干部选拔和任用的惟一方式。这样一来,被选拔的干部只需对上负责,不用对下负责。他们只怕领导批评不怕群众反对,逐渐腐化、堕落,由“人民公仆”蜕变成为“人民的主人”。到了勃列日涅夫晚年,大力提拔亲信和实施保官路线,导致大批庸人进人和滞留在领导层,造成党的总体决策能力下降,而脱离人民,无视群众利益,则进一步失去了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这样长期下去,苏共垮台就成为必然。
  应该说,我们党在干部人事制度上也存在一些弊端,以致目前跑官、要官、买官等腐败之风在一些地方确实愈演愈烈。邓小平曾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州恤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要坚持任人唯贤,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五、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实现党对国家机关的正确领导,这实际上是党政关系向题。列宁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处理党政关系所应遵循的正确原则。列宁逝世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便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党政机构重叠,党直接参与行政事务,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威被削弱而无法独立开展工作。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理顺党政关系,实行党政分开,还权于苏维埃,消除党中央的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然而接踵而来的却是“民主化”、“多党制”,苏共被迫退出历史的舞台。
  在中国,党政关系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十年“文革”正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这种体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党政分开,又不能失足于“民主化”思潮,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概括地讲,党依法执政的主要内容表现为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实现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最终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优患意识,深刻汲取苏共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试析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试析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 按照is 试析王明左倾教条主义 试析徐渭的狂鼓史 试析王守仁与朱熹教育思想的异同 试析燕歌行其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试析清代会审制度发达的主要原因 试析20世纪60年代初期散文复兴的实绩 试析清朝法制相对于明朝法制发生的最有时代属性的变化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lishi/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