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学论文 > 正文

宏观经济条件下汽配企业生存探析

【www.chuban323.com--工学论文】

 第一章我国近年宏观经济走势
    受国内外经济运行中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总需求的强劲扩张势头开始减弱,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由过去五年加速增长转为周期性回落,预计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10.5%左右。

    今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减慢,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冰雪灾害和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给经济运行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如何客观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制定合适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1、总需求扩张势头减弱,经济运行下行趋势有所强化

    从当前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看,受国内外经济运行中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总需求的强劲扩张势头开始减弱,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由过去五年加速增长转为周期性回落,预计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10.5%左右,下降1.4个百分点。同时,物价上涨压力加大。总体而言,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最大风险,仍然是物价全面上涨的压力较大,以及由物价上涨引起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引致经济增长回落。

    一是出口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贸易顺差有所减少。

    受出口政策调整、国内制造业成本上升、外需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速继续放缓,进口增速进一步加快,外贸顺差有所减少,今年前5个月累计贸易顺差780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78亿美元,同比下降8.6%。据此,有观点认为世界经济趋缓导致外部需求下降给我国经济带来硬着陆的风险,主张不宜继续采取减顺差的政策。笔者认为,我国贸易顺差的减少主要是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滞后影响和人民币汇率变动所致,外部需求下降对出口有一定负面作用,但该影响不宜过分夸大,减顺差还应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之一。首先,世界经济仍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美欧经济出现大幅衰退的可能性变小。日前美国政府已将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从0.6%上调至0.9%,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也有所恢复。由于德国经济较快增长,欧元区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达2.2%,比上年第四季度有所回升。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次,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决定我国出口增长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我国出口商品以消费品为主,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出口的商品是中低档次商品,主要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需求,受发达国家经济放慢和收入减缓的影响很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的出口商品是高中档次商品,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加大对我国商品的需求。从前5个月的出口数据看,我国对欧盟、日本、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对美国出口的减慢主要是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较快所致。第三,尽管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但劳动生产率上升也很快,出口竞争力和价格竞争优势仍然较强。初步估计,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19%,由于进口价格上涨,进口增长22%,贸易顺差规模大约为2500亿美元,比2007年的2622亿美元略低一点。

    二是灾后重建会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但投资增速会有所回落。

    今年冰雪灾害和地震灾后重建会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截至5月31日,中央财政安排250亿元抗震救灾和700亿元灾后重建资金,各商业银行向地震灾区的授信额度为830亿元,社会捐助450多亿元,合计约2230亿元,占2007年我国全社会投资规模的1.6%,后续还会有更大规模的各类资金到位。根据笔者估计,震后重建会拉动我国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此外,企业通过自筹、委托贷款、人民币理财等方式融资,投资资金相对充裕。地方政府换届基本完成,在当前政绩考核机制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仍然较强。但从紧的货币政策降低了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和企业预期盈利能力不断降低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由于到位资金增长减慢和房屋销售面积不断下降,占主导地位的房地产投资会趋于下降。预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5%,扣除投资价格因素影响,实际投资增速由2007年的20%回落到16%左右。

    三是消费需求稳中趋降。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并可能继续发挥作用。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有利于消费增长,2000~2007年,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1.9%和9.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居民的消费倾向趋于稳定。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强的促进作用。此外,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也将对消费产生"奥运景气"推动作用。当然,物价上涨侵蚀了居民的购买力,第一季度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仅增长3.6%,国内股市低迷带来的负财富效应会影响消费特别是汽车、餐饮等消费增长,赈灾支出的转移性特征也会减缓政府消费支出和部分居民的消费支出。预计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2%左右,低于2007年的12.5%的实际增长率。

    2、物价上涨压力较大,防通胀任务艰巨

    今年前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8.1%,是1996年以来的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7.3%和10.4%,比2007年同期提高4.3个和6.3个百分点,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出现加大的趋势。从未来看,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且主要表现在输入性和成本推动性,全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一是国际石油和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我国是一个大国开放经济体,近年来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增加了石油、农产品和其他矿产品等初级产品的需求,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有中国需求因素,但美元贬值和全球流动性过剩是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主导原因。美国利率下降,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使以美元标价的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美国发展生物燃料的能源战略导致粮食成为石油的替代品,粮食和石油价格出现了相互推升的局面。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汇率走势和投机资本的流向。从目前的情况看,引发美元贬值的因素减少,主要表现在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有所缓解;美国经济明显好于预期,经济深度衰退的可能性明显减小,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国降息之旅基本结束。美元汇率稳定,美元贬值引发的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基本消失。美国经济好于预期,也会使部分投机资本从商品期货市场回流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减少投机炒作,减缓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但美国经济仍不乐观,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稳定利率的同时,有可能继续采取数量型工具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全球流动性依然充足,投机资本会继续借助世界粮食供不应求、石油紧张、生物能源转换等问题炒作初级产品价格。

    二是国内农产品价格会继续维持高位。农产品生产成本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推动而上升,会推动农产品价格走高。冰雪灾害和地震灾害也减少了农产品供给,推升价格上涨。南方出现冰雪灾害,曾加剧物价的短期波动,影响2月份物价水平比1月份上升了1个百分点,冰雪灾害还会推动未来3~9个月食品价格上涨。汶川大地震对灾区工业、农业产生的破坏,受灾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无疑也会对当前食品上涨产生新的压力。

    三是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迫在眉睫。我国成品油原油价格倒挂,煤电价格没有理顺,应由社会负担的环境污染成本远未调整到位,环境税和资源税缺失,资源环境价格体系改革可能增大短期通胀压力,但如果改革推迟,扭曲逐步累积,损失可能更大。

    四是劳动力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年轻劳动力和技术工人供应趋紧,工资上涨幅度较大。此外,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基本建立,部分地区实施农民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制度,《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等,也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国家经济经过98-99年低位徘徊,2000-2002年进入稳步提升的阶段,2003年正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GDP水平比2002年增长了0.9个点,快速进入10的时代。经济持续向好发展,GDP水平的大幅提高,这个良好的大经济环境为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图一:1995年-2008上半年GDP走势

2008年乘用车价格继续下降4.8%,08年上半年降幅比2007年要低,在涉及汽车产业的煤、电、油、钢材、橡胶、玻璃、塑料产品等竞相涨价,以及受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影响,国内钢材出厂价大幅上涨。再加上信贷收缩、利息上升等因素,国内汽车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车价继续走低,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国内车用燃油是在6月20日涨价,此次油价上涨,对行业、市场和车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本次油价上涨尚未影响上半年汽车销量。

    6月20日油价上涨,汽油93#和97#的上涨幅度达16%,从2006年3月至今,汽油价格累计上涨幅度达到了46%。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汽车行业进入高油价时代,燃油价格的上涨依然是大趋势。汽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燃油的博弈不可分割,在油价逐步提升之后,在今年特别的经济环境下,燃油价格上涨的话题变得更加严肃。真正的高油价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此次油价上涨,对行业、市场和车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暂时不会产生剧烈变化。

    图二:2004年-2008上半年油价及乘用车需求增长率走势

 

    注:油价为北京市汽油93#历年价格

第二章透过整车市场发展看汽配市场

图三:2003年-2008上半年汽车市场产量分析单位:万辆

    图四:2003年-2008上半年汽车市场销量分析单位:万辆

    图五:2003年-2008上半年汽车市场内需分析单位:万辆%

 08年上半年汽车产量519.96万辆,同比增长16.71%,销量518.22万辆,增长18.52%,上半年产销率99.7%,产销基本平衡。08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增长18.52%,较1-5月的增速下降0.38个百分点,汽车市场处于减速增长阶段。其中乘用车累计增速下降0.34个百分点,而商用车下降0.50个百分点,商用车在高位增长下的增速下降速度稍大于乘用车。综合考虑上进出口车辆,2008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内需量达503万辆,其中乘用车内需达360万辆。与去年相比,08年上半年汽车及乘用车内需量均远远超过07年内需量的一半,说明目前国内对汽车的需求仍呈稳定上升态势。

图六:2005年-2008上半年年历月汽车销量单位:万辆

由此可见,虽然经历了上半年种种自然灾害以及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我国08年上半年每月汽车销量仍保持在历年同阶段中的稳步高增长,总结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我国汽车销量中乘用车达到70%左右,而我国乘用车市场正处于孕育期阶段,决定了需求处于高增长时期 

国际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表明,当一国的乘用车千人保有量在5-20辆之间时,乘用车市场处于起飞前的孕育期,这一阶段的乘用车需求增长速度一般为GDP增速的2-4倍。

    从中国乘用车千人保有量和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来看,中国乘用车市场2001年进入孕育期,目前仍处于孕育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乘用车市场潜在增长速度比较高。

    表一:主要先导国家孕育期乘用车市场主要特征

国家 日本 韩国 巴西 墨西哥
时间(年) (1959-1964)
(6年) (1981-1986)
(6年) (1966-1970)
(5年) (1963-1969)
(7年)
千人保有量(辆) 3.4→17 7→16 15→22 15→21
销量年均增长率 35.80% 25.00% 30.30% 14.20%

   图七:1999年-2007年中国乘用车千人保有量单位:辆

    图八:2004年-2008上半年汽车销量趋势

    由趋势图可见,汽车销量整体趋势是呈上升趋势,但有随着季节变动有销售淡旺季,这里我们根据历年汽车销量增长率及季节销量变化做预测,得到2008年下半年汽车销量如下

    图九:2008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及下半年销量预测单位: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油价上涨以及雪灾、震灾等因素影响,2008年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519.96万辆和518.22万辆,同比增长16.71%和18.52%,低于2007年同期22%以上的增长速度。随着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继续走高,国Ⅲ排放法规的全面实施,油价上涨加大用车的使用成本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下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发展总体形势将会较为严峻,预计下半年汽车产销总量可能会与上半年持平或略低,现初步估计下半年销量为517.5万辆,略低于上半年,全年预计总销量为1035.7万辆。

    第三章汽配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

    中国零配件生产企业基本上是散乱分布,年收入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规模的厂商有4000家,年收入1亿元人民币的厂商超过460家。这样的实力跟全球汽车零配件企业有天壤之别。以博世为例,博世2003年营业额达36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4000亿元左右。很明显,博世一年的营业额和整个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一年的销售收入相当。

    中国的零配件企业主要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大型汽车集团旗下的零配件配套厂,这类企业长年来习惯于整车厂计划生产的模式,价格机制等各方面与外界市场普遍脱轨。

    第二类,是以长江三角洲最为密集的汽车零配件小厂。这些小厂又分为两类,一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质量没有严格的保证,其产品常常被认为“假冒伪劣”,很难进入正规的发展轨道。另外一类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缺乏自己的品牌。这类企业,通常被业内称为“贴牌户”,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始终扮演着“来料加工厂”的角色。

    第三类,是原有的一些汽车零配件国有企业或当地大型集体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都属于中型企业,由于多年的经营管理不善,成为被外资收购和兼并最好的空壳。

    第四类,是已经或正在逐步壮大的民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企业才肩负着中国汽车零配件生产的希望。有专家预计,未来5年内,国内将会出现4到6家大型汽车零配件企业独占鳌头的局面。但总体而言,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面对的潜在危机很大,有的甚至正在遭遇生存难题。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目前每年对零配件的需求量达到800亿元左右,而每年从一级市场到区域经营再到零售商的汽车零配件三级流通至少要完成2400亿元的交易额。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汽配市场呈现巨大发展空间。

    整车市场的迅速发展给汽配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国内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与此同时,外资亦看中中国汽配市场的广阔前景,且来势汹汹,而我国本土企业由于长期的散乱局面,无法与之相抗衡。据不完全统计,外资已经基本掌控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特别是轿车企业的零配件配套生产,本土汽配企业想在激烈竞争中突围困难重重,未来路正长。

    1、4S店日益增多独立服务商遭遇困境

    据介绍,汽车生产厂家开办的4S店正在与独立服务商互相较劲。

    已有专家预测,国内以特许经营为主导的4S店式经销商将越来越多。4S店集整车销售、维修保养服务、配件销售及金融代理服务于一体,在很大程度上与整车厂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而与之相对应,独立汽车服务商与整车厂没有任何附属关系,个体实力上也逊色得多。这两大阵营来争夺中国的汽车服务市场,孰高孰下?

    从市场份额上看,不同国家在这方面有所差异。美国独立服务商的市场份额高达70%,日本约30%,德国约40%,其他国家大多超过50%。中国目前与美国比较接近,达到70%以上。

    现在这种格局正在逐渐改变。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私人车主比例的逐步加大、汽车服务市场本身因竞争而导致的整合等因素,将可能促使独立服务市场上出现重量级的连锁经营企业。

    2、跨国巨头竞逐汽配市场本土企业生存艰难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进入,面对咄咄逼人之势,长期只能追着整车屁股后面跑、发展滞后的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先天不足,时刻面临被跨国巨头吃掉的危险,亟待突围。

    近年来,随着“6+3”跨国汽车巨头相继完成在华投资布局,在华汽车零部件生产开始出现本土化浪潮,吸引了一批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来华投资设厂,我国开始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

    据统计,2006年在全国5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目前已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5,跨国汽车零部件集团在华独资和合资企业在我国已形成列强环伺之势。专家说,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零部件集团,许多都是位居世界500强企业,它们在带来技术和资本的同时,为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导入了全球化、中性化、同步化、模块化等先进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中国零配件企业的赛场上,外资显然正在加速赛跑,来势更加汹汹。以德国为例,德国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已经有1/6在中国生产。最新的一项调查询问了200多家德国汽车零配件企业,23%的企业都表示正在打算投资中国。欧洲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德国博世公司亚太区总裁孔陆德不久前也表示,到2007年,在中国追加6亿美元的投资。

    目前,全球零配件企业巨头都已经纷至沓来,跑马圈地了。据不完全统计,外资在中国汽车零配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在轿车零配件行业,所占份额更大,专家估计在80%以上。资料显示,在高新和核心技术方面,如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领域,外资控制的汽车零配件企业高达90%。据了解,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德国博世的中国市场份额已超过15%。

    3、市场竞争加剧小企业单打独斗难以生存

    今年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拐点年”,经过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今年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明显趋缓,增幅下降近一半。汽车市场的这一骤变,立即在汽车零部件市场得到显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出现这一局面,表现看是市场应变能力差,暴露的却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跨国巨头带来的全球化采购、同步化研发和模块化供货等竞争新要求不适应的深层危机。这种危机主要体现在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技术研发、产品结构、质量和成本控制等几大瓶颈制约。

    此外,规模小,批量少,成本控制力弱,不能适应用户对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等全球化采购要求,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相差悬殊。特别是随着轿车整车价格战的频繁上演,成本压力不断向零部件环节转移,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竞争力面临巨大挑战。以武汉市为例,目前这个市近百家零部件企业中没有一家规模达到10亿元。“小、散、乱、单打独斗”成了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的真实写照。
 4、原料涨价产品降价为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近年来,由于汽配企业所需的钢铁、椰丝、橡胶和其它原材料不断涨价,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只上不下,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受入世冲击国内整车价格逐年下调,直接影响到配套企业产品的价格的下降,近几年汽车配件产品价格最高下调25%。生产的轴承产品、靠背芯、齿环等产品每年都不同程度的降价,有些产品根本就是“零”利润,但为了保住市场没办法只有硬撑着供货。在原材料涨价和整车厂要求降价的双重压力下,汽配产业面对压力,显得举步维艰。

    5、自主研发能力弱对配套整车主机厂依附性强

    几年来,我国零部件企业一直依附于国内整车和主机企业生存和发展,企业布局都是围绕整车企业进行,产品单一为整车企业配套,削弱了自主研发的主动性,渐渐形成了“家门口”市场观念。习惯上把国内整车的配套市场当作“家门口”的市场,视为近水楼台。入世后,由于实行全球化采购,过去被企业视为“家门口”的市场不再牢固,“家门口”的市场不再是自己的,而遭到其它企业瓜分。过去曾有的“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从调研中就可以发现,现在的汽配企业整车主机厂“发烧”,我们就会“感冒”,主机厂提出改型就需要马上改型,说降价也不能推辞只得降价。并且企业随着整车的更新换代及时做出调整的意识不够,自主研发能力弱,企业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竞争中显得被动落后,扼杀了各自的活力与冲击力,使一部分属于本企业的市场,却被国内外其他企业所抢占,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运营。

    6、管理缺失汽配企业发展受限

    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不足,也一直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的问题。“原材料浪费惊人,没有节约意识,工人的生产效率普遍不高,成本意识不强。”一位零部件企业的管理人士这样评价一些本土的中小企业,“这样,怎么能把产品成本降下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主机厂压低产品价格,这些都让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夹在中间很难受,零部件企业的老总们更是叫苦不迭。但这些叫苦的企业有没有仔细想过,自身在成本控制方面是不是做到位了?有没有把成本管理放到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还有一些企业没有财务管理的意识,小作坊式的模式,小作坊式的思路:厂内厂外一笔账,账目都是老总管,财务部门大多只是扮演出纳角色。对于一个现代企业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管理,企业负责人更是一头雾水。

    科学的管理,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零部件企业若想做大做强,也不能例外,这一课必须补上。

    第四章汽配企业生存法则探析

    在新一轮竞争和发展中,上游的压价、下游的涨价,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严峻挑战,是摆在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前现实而又不得不破解的三大难题,是零部件企业必须跨越的“三座大山”。

    面对整车市场蓬勃发展,给配件产业带来的机遇,在正视跨国公司角逐中国汽配市场的局面将越来越严峻,形势逼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正确面对汽配产业的弊端,抢抓机遇,面对挑战,统一认识,全面发动,重点突破,内外并举,常抓不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壮大汽车产业的新路子,要勇于突破自我,自觉克服“风险大不敢干、难度高不愿干、无先例不肯干”的传统思维,确立敢为人先的思想境界,大家都来做培育汽车配件产业的有心人,成为发展汽车配件产业的创业者。构建技术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配置,打碎依附瓶颈,研发自己产品,坚持用三到五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把汽车配件产业打造成为工业经济的又一新兴支柱产业。

    1、建立“一体化发展合作体系”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降价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未来几年恐怕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主机厂或整车厂为了确保自己的利润空间,不得不对下游的企业进行压价,恐怕也有其苦衷。那么,汽车零部件企业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降价的风险和减少损失呢?笔者以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应与主机或整车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行与主机或整车厂“携手并进,精诚合作,共谋发展,实现双赢”的“一体化发展”策略,通过自己的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如某家活塞生产企业,近年来,一直坚持做到:主机厂的需求就是他们的关注焦点;为主机厂提供超前的产品开发支持,确保产品质量的不断升级和产能的稳定提升;以“超越用户期望”的思考方式,与主机厂一起解决现实与预期之间的差距问题,从而为市场终端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该公司早在2000年与玉柴配套之初,就确定了“产品开发为先,配套协作跟进”的理念,产品开发始终坚持“大胆构思、缜密论证、不怕失败”的自主创新指导思想。5年来,该公司针对玉柴产品成立了由总经理挂帅的项目组,整合公司技术、销售、质量、生产4大系统的资源,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玉柴产品“绿色通道”:在产品开发和技术沟通方面,由总工牵头,技术中心负责加强与玉柴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充分发挥公司军工技术的优势,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构思应用到玉柴产品开发和老产品的改进上,既保证了开发进度,又保证了开发质量。在销售方面,建立玉柴办事处,全面负责并协调玉柴产品全过程、全方位形成和发生的各种信息,并及时传递回公司,确保了工作的主动性、信息的准确性和跟进的及时性。在生产方面,该企业近年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建立和完善了玉柴产品的生产专线,实行了数控化改造。

    同时,该公司逐步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实行节点管理,既保证了玉柴产品的交货期,又促进了产能稳步提升。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先后通过了ISO/TS16949:2002、ISO9001:2000和GJB9001A-2001标准的认证,坚持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综合运用APQP、FMEA、SPC、MSA、PPAP等工具和手段,按照玉柴的要求,对生产、管理过程各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控制与分析,实现了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持续改进。该公司通过走“与主机厂同步发展自主创新之路”,在与主机厂同步发展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最终实现了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2000年进入玉柴配套体系、2001年正式批量供货以来,该公司与玉柴同频共振,精诚合作,与玉柴技术中心一道联合完成8个系列活塞的开发,先后提供新产品200多个品种,并实现了玉柴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以每年10%的增幅上升。

    2、建立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资源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汽车产业跨国公司化的新经济时代,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被推上了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舞台,有的甚至成了师徒间的博弈。在这场一开始就不公平的竞争较量中,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呢?笔者建议,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不妨学一学“田忌赛马”的故事,建立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和跨国公司相比,如果我们的产品和品牌不如别人,我们可以在服务上做得更好,比如更快的响应速度、更细致的服务;在产品方面,我们无法在全线产品上和别人竞争,但可以专注于某个特定市场、特定人群,在这一块做得比别人好;在技术方面,我们无法在高精尖上与之竞争,在某些技术应用诀窍上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低等等,最终形成企业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我相信每个企业,只要用心,只要敢于创新,就能做到。

    有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既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优胜劣汰、竞合的关键时期,也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求得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大浪淘沙,谁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独领风骚,成为市场争宠的骄子,我们将拭目以待。

    3、远近结合促进提高

    打造安全性、技术性较高的汽车配件产业,是汽配工业战线上一项战略任务。“远”,就是作为长期战略,目标要大,起点要高。要把目标放在“主攻总成,紧盯龙头”上面。要紧盯住国内整车企业身上,与他们搞合资做联营,能靠的靠、能挂的挂、能贴的贴、能联合的就联合,争取从生产配件到配套总成,通过联合扩大自己规模,把人家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和企业文化带过来。在这方面汽车靠背有限责任公司做的比较好,与武汉汽车厂合资生产靠背总成,随说目前做的不大,但方向是正确的,能够引进资金、项目、人才、技术来实现自己做大做强。“近”,就是近期内要发动全市汽配企业打好一个战役,即:围绕自己的拳头产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门招商合资,摒弃“官位”思想,积极推广自己的优势和产品,展视我们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为产品找“婆家”,找销路,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围绕国内大的生产整车企业,同时也不能放弃小的生产整车企业,那怕是生产农用整车企业也不能放过,只要是生产整车的,我们能做出来的就可以,要争取抱到西瓜,又不能嫌弃芝麻,在大的企业一下子靠不上不去的情况下,对小企业也不能放过,防止眼高手低。企业靠合资来发展壮大自己是许多大公司,大集团都走过的路子,如上汽零部件集团把强手联合、合作双赢作为公司发展理念,目前与上汽零部件集团合资遍及欧、美、亚三大洲14个国家和地区,在合作伙伴中有7家世界500强的世界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如美国伟世通、天合、江森、德尔福、李尔,德国蒂森克虏伯、博世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这种强强合作的结晶,使上汽集团零部件出口每年递增20%,发动机、传动轴、电子喷油嘴、活塞、转向泵壳体、座椅面套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实现OEM(简称代加工或贴牌生产)供货。总之,就是要想尽办法挂靠住整车企业,引进外资、民资,壮我声势,强我产业,销我产品,这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发展路子是符合产业成长的一般规律的。

    4、建立全新的研发机制

    从发展多年的汽配产业看受“家门口”市场观念的干扰,始终没有自己的专利产品,自主研发能力“低能”,要想适应入世后全球化采购要求,打破以往追着整车屁股后面跑的局面、解决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先天不足的实际问题,目前的主要做的工作就是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做出精品,做出专利产品和终端产品,靠产品、靠名牌、靠技术提高知名度,必须要有走出“家门口”市场观念,走科技创新,自我研发的路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有别人用铁制我用新型材料研制的研制成功的决心和信心,紧跟整车换代需要,及时调整产品设计。企业之间可以联合自主形成研发小组,通过走出去学习,考察,借鉴别人经验,回来专门研究整车部件或整车总成,这样可以缩短单个企业的研发周期。又可以减少很多费用。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合作努力与国内汽研所、各大院校拉近关系达成合作协议,为我们提供人才,提供技术保障和产品信息。提高我们的技术研发水平,发展具有自己专利的高精尖汽车零部件产品,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甩掉整车主机厂给我们的包袱。

    5、实现信息化优化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残酷,国内众多汽车零配件企业也早已意识到,实现管理信息化无疑是这个时代有力的求生法则。

    在中国成为世界增长速度最高的汽车消费大国以后,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随着汽车整车市场的火爆也蓬勃发展。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国内市场已经拥有四万家相当规模的零部件企业、十万家加工企业。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统计,中国国内2002年~2003年度,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全国重点零部件企业集团、零部件企业约为1600多家。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加强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与上下游的厂商高效率的信息沟通、管理,成为零部件企业当务之急。

    有人预测,到2010年,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因为众多企业不仅要面对来自国内市场的价格压力,还要迎接国内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后,外资强势供应商的倾轧。这其中,来自行业自身最大的挑战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仍然相对滞后。

    尽管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可以利用低成本优势进入整车制造商的全球采购网络,但是这种成本优势能保持多久谁都没有把握,VISTEON公司(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一位高层就曾指出:“当全球整车制造业萎缩低迷之际,汽车零部件厂商也要经历一次转型。汽车整车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对零部件逐渐实行全球化采购。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因应形势发展,也开始推行全球化生产模式,中国超过100%的利润肯定是种诱惑。”这番话的潜台词是,随着中国逐步履行世贸组织协定的相关条款,国内汽车零配件市场必将成为弱肉强食的并购“侏罗纪”。

    随着危机的逐渐迫近,国内众多零汽车配件企业也早已意识到,实现管理信息化无疑是这个时代有力的求生法则。从东风易尽到东传苏,从东南汽车到长春海拉……不同水平、不同形态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在全力博弈。

    为此,为了配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在今年6月初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电子商务》杂志在本期推出部分汽车制造(含零部件)行业知名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调查。同时在6月号杂志中,我们将针对行业用户最为关心的信息化焦点问题,推出“汽车制造(含零部件)行业信息化”专题。希望所有关注这一行业IT厂商,能够献计献策,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6、多种方式应对人民币升值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型中小汽配商则越来越愁。纪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型汽配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第一,虽然美元一直在下跌,但是欧元却比较坚挺,因此可以采用欧元为兑换货币而放弃美元。第二,以货易货,即采用最简单的交换方式,以汽车零配件与国外采购商交换中国国内稀有或者其他较珍贵的物品,如石油、珠宝、翡翠等。第三,分期签订合同。由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利率一直下降,甚至可以说是一天一个利率,如果企业与采购商只签订一份较长时间的合同,势必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可以在长期合同的框架下,企业与采购商再分期签订合同,比如半个月签一次合同,这样既降低了风险,而且国外采购商也会给予充分理解。第四,出口转内销。国内汽车零配件市场越来越大,这不失为企业生存的法宝之一。第五,提高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使得国外采购商不得不买中国企业的产品。

    7、直面印度的竞争

    纪超强调,中国作为低成本零部件采购国的优势正面临其他亚洲国家的挑战,尤其是印度。在中国,欧美采购商不得不面对语言沟通障碍,这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而官方语言为英语的印度却毫无这方面的忧虑。另外,印度的原材料充足,特别是拥有高质量的钢材。同时,印度劳动力成本本来就比中国更具竞争力,再加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不断上升,这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据悉,目前中国制造业月均人工成本为250至350美元左右,而印度制造业如汽车零部件工人月薪仅60至70美元。

    “除此之外,印度制造商非常注重开发和创新,如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改进产品,从而促使制造公司改变设计思路。”纪超指出,这些无疑都给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增加了筹码,吸引了众多国际采购商的眼光。

    麦格纳集团总裁马克•霍根则明确表示,未来10年,是印度而非中国将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焦点。

    华纳圣龙(宁波)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顾春峰对媒体表示,目前公司在出口南非的一些汽车零部件业务上,正在与印度同行博弈。在螺丝等低端汽车配件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印度的价格优势。身处一线的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印度的竞争压力。

    8、企业整合势在必行

    据统计,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中,至少有70%以上已在中国开展业务,在华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达到近1200家。面对国外汽车零配件厂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汽车零配件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纪超指出,现在这个时代,就像整合之前的家电行业一样,经历着痛苦的挣扎,但是必须整合。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目前基本是一个完全对外开放的市场,今后的零部件行业也将是一个国际大组合,唯一的发展途径就是由行业协会或者实力较强的汽配商牵头,将某个地区或者某种产品的企业积聚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联合体。

    这样既可以提高竞争力,加大与国外采购商谈判的砝码,还可以较容易得到国外的风险投资。

    “3月份,在深圳举办的一个风险投资大会上,许多投资商纷纷讲道,只要是有实力的企业,只要是好的项目,他们肯定会花大价钱投资。”纪超讲到,目前,中国的汽配商大都是散兵游勇,且产业集中度较低,虽然某些企业研究或者策划出很好的项目,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很难引起国外风险投资商的注意。然而,如果一个地区企业以某种形式联合起来,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据媒体报道,国内零部件企业年开发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的1%至1.5%左右,而发达国家为3%至5%,甚至达到10%。零部件企业的投资应为整车企业的1.2至1.5倍,而我国的还不足0.3倍。面对企业独立研发能力较弱的现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建议,可以借鉴整车行业的经验,由国家筹资,建立2至3个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国家研发中心,集中力量研发,成果为行业共享。

    总之,在激烈的汽配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需要顺应潮流,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合作,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发展,增强竞争力,全市上下要同心协心营造是汽配行业的“盆地”,投资创业和人才的“福地”,是今后汽配行业发展的“高地”。只有这样我们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仅不会被冲垮,而是将逐步走向世界,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宏观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 汽修行业未来面临倒闭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lunwen/1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