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道路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www.chuban323.com--教育论文】

作    者:李京京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各个时期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逐渐走出了一条以被动的应对腐败问题到主动的惩处腐败的发展,建设“拒腐防变”的体系,从仅仅依靠群众运动反腐倡廉、到建立健全防腐制度体系的建设,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更加注重完善制度、规范权力,更加注重维护民利、保障民生,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将反腐推向了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的指导思想、方针、目标、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  体系建设  指导思想方针
腐败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中外众多社会都存在,因此反腐败是整个人类社会和世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历史课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各项工作调整部署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在我国经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历史时期,社会深刻变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社会物质形态中腐败现象的滋生和社会意识形态中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败思想,侵蚀着劳动群众创造的社会价值,威胁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清醒的意识到反腐败斗争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建设工程。而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中所面临的腐败问题在长期斗争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这条道路所包含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制度是经过了实践检验并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一、以思想教育和发动人民群众运动为主要方式的反腐倡廉理论的探索
1942年我们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当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延安整风运动。这是我党开展的较早的以思想教育为主发动人民群众的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针对建国初期出现的“贪污浪费狂澜和官僚主义”的问题,1953年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依靠人民群众运动的“新三反”“新五反”。1963年开始的“四清”运动使群众运动反腐的模式日渐成熟。
毛泽东同志始终认为如果思想道德防线崩溃,就难免产生腐败体系,要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和廉洁,防止党员干部蜕化变质,思想教育和主观自觉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强调通过整党整风的形式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并明确提出了民主反腐防变的思路,认为民主是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胜利和实现廉洁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为我们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地探索指明了方向。这种反腐模式适应了当时阶级斗争的需要,既有预防和惩治官员腐败、巩固新生政权的政治功能,更有净化社会风气、形成社会崇廉氛围的社会文化功能。然而,随着阶级斗争的扩大化,不仅最终导致了国家反腐体系的全面崩溃,而且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动乱。
二、思想教育和法制融合形成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框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原有干部作风问题进一步演变成为了“拉关系”,“走后门”,等新的不正之风开始盛行。另一方面,贪污受贿现象更加严重,“官倒”,“官商”、索贿、走私、套汇、非法占有国有资产等经济性腐败不断蔓延,在群众运动反腐模式不适应新出现的腐败问题,防止阶级斗争的扩大化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应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应通过法制保障人民民主,走依法制腐的新路子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并指出了反腐败过程的长期性观点“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框架。
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形成的基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发展完善了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提出了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政策,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路子。
这一历史时期中,查办了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为代表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查办了湛江特大走私案,厦门特大走私案,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与实效,对反腐败分子产生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江泽民在总结党的历史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坚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一起抓;依靠法治方式进行反腐败斗争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减少消除产生腐败的条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健全遏制腐败的机制;要继续和发扬党风廉政建设的好传统、好作风,引导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推动纪律检查工作在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形成了全面防治腐败思路和策略。形成了由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路和理论,作出了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正确论断;制定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工作思路由单纯的亡羊补牢,调整到未雨绸缪上,由被动的应对腐败问题到到严惩腐败问题,实现由浅层面到深层次的结合和转变,强化对腐败现象的源头治理工作,着力解决腐败深层次的问题,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
四、中国特色反腐败理论的形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把反腐败工作引深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防腐败建设的理论成果。自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8年5月又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的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标。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维护党章,以党的执政路线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密结合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为实现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提供有力保证。
基本要求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坚持惩防并举、重在建设;坚持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工作目标
经过今后5年的扎实工作,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权利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形成了对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布局。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相继出台,形成了反腐倡廉工作由单项工作到综合治理的结合和转变,由应急抓到经常抓的结合转变,由被动反腐到主动反腐的结合和转变,由自发拒腐到自觉拒腐的结合和转变。形成了着眼于全局和长远解决深层次的腐败问题,坚持系统治理和整体推进的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建设。
五、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发展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反腐倡廉建设毕竟是一个充满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一个过程,使得反腐倡廉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更加注重完善制度、规范权力,更加注重维护民利、保障民生,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保障民生,兼顾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田湘波 顾 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载《检查日报》2009年9月29日。
[2]《新中国反腐倡廉60年:变与不变》,载《检查日报》2009年9月29日。
[3]何 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革开放30年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求是》杂志2008.24期19-22页。
[4]胡 杨:《论中国特色反腐模式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4期。
[5] 徐喜林:《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主要构成》,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11月24日。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方阵 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500字论文 浅谈中国特色外交新局面的认识? 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作为与担当 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文 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作为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lunwen/1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