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高职类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www.chuban323.com--教育论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26-03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2004年,独立设置普通高职高专院校1047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0.5%;独立设置高职872所,比2003年增161所;2004年,普通高职高专在校生595.7万(493.9万),是1990年74万的8倍,是普通本专科生206万的近3倍。正是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阔步发展,交相辉映,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高职教育大发展时期,高职类院校的辅导员建设也越来越引起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理论家的重视。与普通高校的辅导员相比,高职类院校辅导员在职业声望、评价体系、晋升机制、职业环境等方面有较为明显差距;又因高职教育发展的速度迅猛、方式多样,对高职类教育发展的理念认同不清,辅导员的建设不能跟上学校的建设发展和学生数量的发展,高职类院校辅导员水平良莠不齐,既有高校毕业生,又有普通教师兼任,甚至有院校合并之后行政人员转岗而成的情况。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因为专业学科体系尚未形成困难重重,高职类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更是因为现实的种种困境举步维艰。澄清高职类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理论概念,探索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途径,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命题。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的基本内涵
  
职业是一项工作或任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规范化、专业化和独立性为基本指标。职业化应包含显性和隐性的两方面。显性的包括职业的准入制度,职业的培训制度,职业的评价体系,多涉及为制度和政策方面;隐性的则包含职业的专有技能(保护专业素质和职业知识),职业的情感和道德,职业的社会声望,既包含了个性心理方面,也饱含了社会性评价等群体心理方面。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指涉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建设、专业建设和职业品格等方面。制度建设既包含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指导层面的,例如:《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十六号文、《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包括各省市相关的配套文件;也包含了微观层面各个学校、学院、院系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种相关规定。专业建设是指辅导员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学科理论知识建设,我国目前还没有辅导员专业,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知识大多来源于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专业化建设尚未完成,学科体系尚未建立。职业品格层面则涉及社会的心理评价,对于工作的自我期许,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等心理层面。社会评价和社会期望虽属于个体之外,但却大体可归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形象方面。总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辅导员这一工作在制度建设、专业建设和职业品格方面达到职业的水平,有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形成专业的学科和知识体系,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品格的过程。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与高等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道路同步,并具有高职类院校的自身特点。
  
二、高职类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
  
新时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全新的命题:①如何建立适应高职类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工作模式;②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传统的言传身教模式如何应付如此众多的教育对象。教育大众化的来临不仅意味着教育对象的扩大,更是教育理念的更迭。传统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工作,必须过渡到以思想政治为先导,以心理教育、素质养成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为要素的教育。辅导员应从繁杂的事务型工作中抽离出来,成为青年学子的朋友,在人生发展的这个重要阶段,作学生的人生导师。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新观念的冲击,价值的多元化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职业定位不清、职业前景模糊并随之产生的职业倦怠和转岗需求猛烈,原因之一是对于辅导员工作认识不清,辅导员缺乏专门的知识体系。对辅导员的工作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中国历来对教师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定位,而辅导员很少或者不从事“授业”,而仅从事“传道、解惑”,部分专业教师和学生、家长难免对辅导的工作缺乏认同,导致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职业声望不高,进而导致职业发展前景模糊。原因之二:辅导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职业技能,导致在平时的工作中职责不明,权责不一,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脱身。实际工作中,学校的各党政机关甚至后勤、服务组织无不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院系的日常教学秩序和行政事务也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使得辅导员平时根本无法从事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定位不明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之间形成了恶性的循环。这既成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内在要求。高职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又是一种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学生工作有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特点。与普通院校相比,高职类学生入学成绩较差,从事的专业又多是与现代社会发展、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成为越来越多院校的共识;高职院校进行的各类教育模式的探索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也给了在校学生更多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机会,他们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高职类学生能力的不足与进入社会的强烈愿望之间的冲突更加激烈。于是,伴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有意或无意的忽视,高职类院校辅导员的非职业化现象更加严重:辅导员管理体制不协调、人员流动性较强、发展前景模糊、角色定位尴尬。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面临的苦难更多,任务更艰巨。
  
三、高职类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途径

…………

如前文所述,高职类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相比较任务更艰巨,需要考虑的层面更多,受到的新的教育理论和新的形势冲击更大,但对于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来说,无疑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对高职类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与各位商榷。

浅谈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浅谈高职院校新开网球课程发展 浅谈高职辅导员选学生干部 浅谈高职院校开展民航专业的问题 浅谈高职院校班集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职护理教育改革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lunwen/17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