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浅谈我国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及提升大学文化品质研究

【www.chuban323.com--文化】

论文关键词: 内在动力; 校园伦理关系; 大学文化
  论文摘要: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校园伦理关系,营造高品位的大学文化氛围,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所在。要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有赖于和谐的校园伦理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提升大学文化的品质。?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大学的发展,除了具备外在的物化条件以外,更重要的是具备内在的精神条件,这种精神条件就是大学文化,它更能协调大学里的组织活动, 对于提高大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至关重要。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就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行探讨。? 
   
  一、对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理解? 
   
  一所大学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建立校园伦理关系,营造高品位的大学文化氛围,增强师生对大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正是大学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所在。? 
  校园伦理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我们认为,人际关系的形成,基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就是“相互吸引”。换句话说,就是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而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排斥,这是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当然,时空的接近并不是绝对的因素,假如没有人与人心理接近的基础,即使表面上距离接近,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是形成不了的。可见,要想使人际关系变得更理想,就必须具有相当的心理上的接近,这反映在校园中便是:师生在一起,就是老师要喜欢学生,关爱学生,反过来,学生要尊重老师,接纳老师。第二,就是“相互认同”。这包括师生的社会态度、价值观和生活背景的认同,越认同,就越容易聚在一起,谈话有共同的话题,兴趣相投,成为知己。我们知道,人都有在社会环境中寻求认同对象的倾向,某一些人,我们会毫无迟疑地去追随他,甚至为他做某种牺牲也在所不惜。第三,就是“相互融合”。这包括具有不同性格特性的人要相互容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里,我们探讨一下人际关系POX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形成要有POX三个条件:P是主体,O是客体,X是代表关系。根据这个理论,人与人之间要真正形成一种理想的吸引关系,通常来自形式上的隶属关系和实质上的精神关系。该理论特别强调精神关系,认为建立精神关系通常来自两个因素:一个是专业能力,一个是人格魅力[1]。专业能力越高,越是代表权威,越能使别人信服。至于人格魅力,则不在于人的地位高低。有的人地位高,但影响力并不大,而有的人不在其位,但他的精神感召力却相当大。因此,作为老师,如果想要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除了在专业能力方面增强外,更需要在精神上着力培养。老师关心学生,照顾学生,有时一句安慰的话,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老师给予学生温暖、赞许、支持和尊重,会使学生的心理获得满足,愿意奉献,老师也同样会获得回报。? 
  校园伦理关系,到底包含哪些层面的关系?我们认为,应该包含师生间关系、教职员间关系、学生间关系、师生与学校间关系等四个层面。校园伦理是一种调整师生间关系、教职员间关系、学生间关系、师生与学校间关系的社会规范[2]63-64。建立和谐的校园伦理关系主要在于调整或增进学校内所有成员的关系。如果学校内人际关系不能获得调整或改善,师生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学校之间有较多负面关系的话,则学校内将可能出现互相内耗,勾心斗角,矛盾激化,大家把精力放在应付人际关系上,学校的人力资源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轻者大家对学校布置的工作采取冷漠、应付的态度,重者则对学校产生强烈不满情绪,形成敌对、冲突,学校也就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反,如果学校在师生员工有出色的表现时给予激励或表彰,则能够提升他们人性的正向面,调整他们在学校中的亲和心态,融洽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打从心底彼此接纳对方,宽容对方,消除敌意,化解矛盾。显然,校园伦理关系,不单指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师生与学校间关系而言,如果师生对学校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的所作所为远离学校的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则学校的事业也难以有大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里的所有成员之间及其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认同、相互融合的内在力量,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灵魂,表现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地调整和增进校园伦理关系,重视鼓励校园环境中的理想行为,尊重和激励师生的个性,发挥师生的专长,凝聚师生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师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师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二、增强内在动力对促进大学发展的作用? 
   
  每一所大学都有它自己的理想和使命。大学的发展,应围绕特定的教育目标,实施特定的教育行为,从而完成大学的使命。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知识、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是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诚然,大学要完成上述的使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固然重要,但在大学的发展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在大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大学的主体,是大学一切教学、科研、服务等活动的实践者。校园伦理关系,一直贯穿在大学的各种行为和活动之中。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与否,关系如何,决定着学校事业的成败。因此,建立和谐的校园伦理关系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
  (一)增强内在动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的生态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生态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群落(如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等)、景观设施、团体徽标、地理环境以及依学校特定发展计划而组织的各种教学科研活动。生态环境越好,越能带给人舒适、愉快。心理环境是指学校内部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心理互动关系,即校园伦理关系,包括各成员所具有的人格特质、能力条件、观念态度、动机需求等。由于每个人的人格特质、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态度不同,因此,每个人在与他人或学校的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特性就不同。如老师们一直被期望有较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能爱护学生、关怀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而学生则被期待要能自爱也能尊敬老师,如果老师和学生都拥有这些行为特性,那么老师和学生之间就会自然呈现出一系列正面而理想的师生伦理关系。心理环境越正向,越给成员亲密、温暖的人际反应。学生在充满温暖、阳光、爱心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必定能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格得以健康养成,学业得以顺利完成。? 
  (二)增强内在动力有利于增进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 
  大学是师生赖以安身立命和寻求成长与发展的条件。集体的力量、师生间的关怀是师生个体利益的保证和价值实现的依托[3]。学校的目标和计划的实现,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如果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度高,能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学校的各项工作,爱岗敬业,尽心尽力,则学校的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学校的整体计划得以成功实现,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将日益增强,学校的声誉和威望也将蒸蒸日上。反过来,学校事业有大的发展,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办好学校的积极性,激发师生更大的创造热情和动力,推动学校事业不断进步。? 
  (三)增强内在动力有利于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学校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大学的发展需要大学精神的支撑。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赖于学校里所有成员对学校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向心力、凝聚力,有赖于学校制度规范,管理有序,校园气氛融洽和谐。学校里所有成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如能理解和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白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作为学校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对学校的共同理想持肯定态度,必定会竭心尽力地为学校发展多做贡献。 
  因此,只有建立和谐的校园伦理关系,并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整个运作过程,才能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对推动大学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注重四种文化建设 
   
  大学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首先是培养人。
大学教育正是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教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服务于国家、民族、人类的长远利益的[4]。? 
  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有赖于和谐的校园伦理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提升学校文化的品质。这可从教师、学生、行政、环境四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教师文化? 
  在大学校园中,老师们经常面临着晋升、提职等许许多多的新问题。一些老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无暇通过发挥教育专业权威来教化学生,对教育学生产生无力感,没有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出现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学敷衍了事,管理学生放任自流,言行举止随心所欲,不仅败坏了大学教师的形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道德意识品质的培养。一些老师抱怨现在学生的表现比过去差,认为教育学生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与他们无关。事实上,老师们应该把学生当人才培养,发挥其专业的科学精神和能力,把教育学生的工作视为本职工作,当成是培养人才的一个过程,这样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纠正,学生也才能成人成才。?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文化。教师应以科学的精神与方法去引导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培植学生,使其成为人才,造福社会。教师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作为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一位教师工作的成败,小者是误人子弟,影响学生个人的前途与发展;大者,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逐渐形成未来社会的理想、制度和规范,有时可大到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5]。可见,教师的社会责任是十分重大的。?    

(二)扬弃学生文化?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们多能接受老师所传授的观念,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对于老师所教的,不一定认同和完全接受。学生的价值观念及行为会受到社会文化、同龄人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学生文化。学生文化可能与社会文化相符,也可能相违。某些社会的不良文化,可能发生在学生文化之中[6]。当前,学生在三个层面的违规行为呈增长趋势:一是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如学术造假、藐视老师、荒废学业等;二是违反校规的行为,如逃课、考试作弊等;三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如偷窃、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等。针对部分学生违规行为增加,形成不良的学生文化的情况,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并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要重视和引导学生文化发展的方向,倡导良好的学生文化,摈弃不良的学生文化,尽量以正面观点看待学生,多在正面上接纳、支持学生,少在负面上斥责学生。要建立培养优秀人才的教学制度。对教学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应该以绝大多数好学生为主体,让好学生去影响行为偏差的学生,切不可为了照顾极少数行为偏差的学生,而忽略了优秀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辅导员制度。对行为偏差的学生,辅导员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可能给予这些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激发其人性光辉,自觉地纠正偏差的行为。对学生要多注意他们的正面表现,不必处处设防,否则心理距离拉远,就容易使学生形成逆反和报复心理,产生情绪性的攻击举动,对建立和谐的校园伦理关系是十分不利的。?
  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无疑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理想的沟通有助于使人们的态度朝正向改变,调整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的了解,减少彼此的冲突,以达到人际关系理想的效果。沟通固然有许多障碍,如接近的限制、认知的差距、人格特性的不同等,但人与人之间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则彼此间容易产生误解,而所谓合作、共事、发展将成为奢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校园里可供利用的沟通途径已很多,有定期的和不定期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如电话、网络、电子邮箱;一般集会、座谈会、聚餐等等。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心境、气氛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目的在于减少彼此认知差距,达成共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三)改善行政文化? 
  改善行政文化,关键在于有效的领导。传统的领导观念偏向于指挥、统揽、驾驭,现代的领导观念则以相互的影响关系为取向。因此,在现代的领导观念中,领导行为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随时处在相互影响之中。例如,学校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活动本质上是一种领导行为,行政管理人员以领导者的角色对师生产生各种影响关系,他们的行政管理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赖于师生的反应,如果管理人员办事认真且有效,则师生便会对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效果给予较高的评价,管理人员必然会愈干愈起劲,而师生也会得到越来越好的服务,两者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反之则产生负面反应。校园中各成员彼此都处于与他人或对方的相互影响之中,因此,在整个学校的领导中要同时兼顾人际取向、工作取向,才能发挥有效的管理效果,因为校园环境不同于其他机构,专制、独裁的领导行为最不利于校园伦理关系的形成,更谈不上加强了。? 
  改善行政文化,还要着力于制度建设,建立推动教育措施落实的学校行政制度。教育措施只有在学校行政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才能得以顺利推行。学校里的问题有其特殊性,如行政、人事、教学、经费、学术行为、教师福利等,有属于个人的,也有属于集体的,不管是个人的个别性问题,还是集体的整体性问题,如果学校的领导者不能正视并且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一旦长期积存,则对学校内成员在心理上自然产生疏离或冲突,甚至敌对,那么学校也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在学校的领导过程中,应能随时发现显性问题或隐性问题,并能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和克服,则学校将处于可预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行为表现,对学校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应注重管理文化的建设,以增进校园和谐。? 
  (四)塑造环境文化? 
  塑造环境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精神环境上,学校应塑造淳朴、创新,并培养成熟人格特征的校风,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二是在物质环境上,学校的建筑及校园环境的布置,应该优美且具有教育意义,以发挥“境教”的功能[2]70。? 
  总之,大学里的每一个成员,包括校长、老师、学生、员工,不管是居于领导角色还是被领导角色,在学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都是一个具有作用的影响因子,只有他们在心理上期盼着学校发展,且有为学校发展共担责任的意识和心态,在行动上着力于学校发展时,学校才能实现其理想的目标。我们都希望通过建立良好的校园伦理关系,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校园和谐、凝聚力强、管理水平高的效果,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极东如何建立学校伦理关系[A]桂冠丛刊2:大学•教育•人生[C]台北:桂冠图书公司出版,1987:127
  [2] 林清江重振学校伦理的途径[A]学校伦理研究[C]台北:台湾书店印行,1987:63-64,68,70? 
  [3] 蒋家平论大学之道德[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09):18? 
  [4] 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6-18 ? 
  [5] 李建兴论师道与校园伦理[A]学校伦理研究[C]台北:台湾书店印行,1987:

浅谈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我理解的大学精神600字 我所理解的大学精神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renwen/1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