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 > 正文

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发展

【www.chuban323.com--心得】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实施优质教育的关键,我校自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以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探索,课堂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有所改观。我们的做法是:抓住一个核心,关注两个有效,实现三个转变,具体汇报如下:

一、            抓住一个核心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开展这项活动的最初,我们便牢牢抓住如何提高教学效益这个核心。

二、关注两个有效

学校做过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虽然不一定非常准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校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

 1.低效的“灌”。有的老师认为,只要给学生多“灌”一点,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样做,即使学生没有学好,教师也自感问心无愧。这样的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是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学生越不愿意动脑,教学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2. 低效的“秀”。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常常搞些“伪创新”。比如,在有些公开课上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用“牧羊式”代替“填鸭式”,新瓶装旧酒,这实际是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 低效的“磨”。加班加点,是部分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考试分数并不全等于教学质量。苦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分数,但是往往无后劲,日后也难有作为。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了两个关注的主张:

(一)关注教师教的有效性

我校作为长兴县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试点单位,根据要求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我校开展“运用积极教学暗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成果。

1、“教学暗示”的概念与理论依据

教学暗示则是指教师为了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综合效益的一种手段。

教学暗示的理论依据:

(1)人具有可暗示性。暗示教学法的创始人洛扎诺夫认为:人类具有巨大的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可以从环境中接受广泛的暗示。

(2)“教学暗示”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而且不可避免。这就启示我们在使用“教学暗示”时应该着力于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2、使用积极的课堂教学暗示的作用

合理地运用“教学暗示”可以营造出安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够在整合学生多种潜能的基础上实现课堂综合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优化“教学暗示”的策略

(1)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运用教学暗示时应当树立这样的观念:暗示的使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益,而不仅仅是为了顺利、完整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2)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而生成则是课堂教学“生命力”的体现。使用教学暗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从而在对情境的分析与体验中促成知识的自主建构与生成。

例1:一位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教学时,设计了一个话题:“假如你买了一件假冒伪劣的电器,你将如何妥当地处理此事?”(学生讨论)

学生A站起来说:“我要凭发票去商店退货,若商店不允许,我就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赔偿。”

教师说:“这位同学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可称得上律师了。”

学生B说:“我要打电话给电视台,请媒体曝光。”

教师说“这位同学具有很强监督意识,将来会是个好记者。”

男学生C大声地说:“我自己来修理。”(其他学生笑)

教师微笑着说:“这说明我们这位同学动手努力强,肯自己动脑筋,将来会是一个好修理师或机械师。”

班里有个平时性格内向、胆小的女同学D憋了半天、怯怯地举手说:“我没想好,我想让我爸爸帮忙”。(学生哄堂大笑)

但老师说:“你的想法真好!当自己力所不及的时候,应该想到发挥别人的作用,你具备了高明领导的素质、才能和韬略。”(学生热烈鼓掌)

……

接下去的课堂讨论越来越激烈,学生更踊跃发言了。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C和D的发言(……“我自己来修理”……“我没想好,我想让我爸爸帮忙”……)显然超出了教师的教学预设,并且他们的回答也使得课堂教学陷入僵局,招来学生的大笑。在这个时候,教师并没有受到“预设”的限制,而是很好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开展营造了积极的暗示氛围,并且激发了学生越来越激烈的课堂讨论。

这也警示我们需要更加有准备地善待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将意外生成的问题转化成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契机。

(3)合理选用教学素材,搭建暗示平台。教学素材的合理选用、教学情境的合理构建,是教学暗示得以实现的载体,这就启示我们需要合理选用暗示素材,充分发挥暗示的积极作用。

例2:在一堂《承担社会责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汶川地震”作为导入案例。上课前,教师并未打出课题,而是精心选取了地震中那一副副感人肺腑的照片,循环展现地震中的垮塌的房屋、悲伤的灾民、总理几乎含泪的眼睛、奋力救援的人民子弟兵等场景,再配以悲壮、凄凉的背景音乐,时而高亢、时而低婉。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照片与音乐声所构建的整体情境之中,原先热闹的讨论声慢慢变轻终于在课堂上呈现出巨大的逼人的沉默。很多学生的眼圈慢慢变红了。上课铃响,幻灯片切换,诺大的标题赫然呈现,学生很安静、眼神凝重。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并没有事先于幻灯片上打出课题,这有效地避免了课题暗示造成的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使得学生在闲逸(闲逸暗示)的状态中自然地打开了心灵。音乐和图片都是素材,由于素材运用得当给学生以整体强烈的情境暗示。暗示为唤醒学生的情绪体验、促进学生以积极的主动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的标志 中国开始在实践中探索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主义发展规律心得体会 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在探索中 探索实践中成就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xinde/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