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总结 > 正文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改革和政策措施调研情况

【www.chuban323.com--总结】

去年,我局组织部分市、区对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及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探索建立健全农保制度,积极推进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根据国务院和民政部的有关要求,我市于 1992年开始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 具体方案,逐步在全市推开。截止到去年11月底,全市已有50万名农村人口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了全市99个乡镇,1600个行政村,保险基金积累2.72亿元(去年增收保费1261万元),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市、市(区)、乡镇上下贯通的管理体系,基本操作程序比较规范,逐步健全了管理制度,保险基金能够按规定要求增值,开始走上正常运转的道路。

    1、农保工作进一步规范。各地按照省统一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财务会审、报表会审和经办主任例会,每季召开一次,交流各地的经验,通报各地工作的新情况,促进全市农保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二是规范业务流程,统一操作程序和手续。市直、海陵区专题召开各乡镇农保人员会议,统一下发了农保业务操作流程,并对基金使用和解缴做了具体的要求。姜堰、靖江两市也专门印发了农保业务的操作流程。三是加强了业务、财务稽核,规范了票据的管理。各市区对原有的票据进一步规范和健全。

    2、职能移交顺利进行。我市市级农保机构的职能移交工作于2001年11月份全部到位,各市区农保机构职能移交工作也于2003年7月全部结束。为使各地移交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分别制发了两个文件,要求各市区加快步伐争取年底机构职能和工作全部到位,对职能移交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各地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工作移交。各地在移交的同时,普遍加强了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如姜堰、靖江、泰兴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克服了乡镇、行政村合并,档案管理混乱的矛盾,按照合并后的行政代码对所有的档案重新进行了编号。

    3、农保基金清理回收工作力度加大。根据省劳动保障厅要求和“哪一级批准、哪一级负责”、“谁放贷、谁清收”的原则,去年各地普遍加大清理回收,有的市区通过法律手段将一些违规基金追回。全市去年已回收违规基金16万元。

    4、经办机构人员业务能力有了提高。农保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为加强全市农保队伍建设,增强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各地普遍加强了人员业务培训,如姜堰、靖江等地去年分别举办了2-3期培训班,提高了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针对机构调整后,农保人员思想不够稳定,经费没法解决,工作积极性有所影响的矛盾,各地都加强了思想教育,共同磋商解决办法,稳定了队伍,鼓舞了人心。

    5、农保业务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级农保机构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农保政策,如姜堰市通过调查研究,于去年4月1日在全市率先制定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流程;高港积极出台了乡镇农保工作的考核办法。我市海陵区于2002年7月份还推出了《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海陵区各乡镇都出台了《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实施细则》,半数以上的乡镇村干部参保工作已结束,资金也已基本到位。

   (二)存在问题

    当前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全市农保工作面上不平衡。思想认识不统一,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市区推行的难度反而比经济条件较差的市区还要大;有些地方没有管理还不够规范;少数地方出现了挪用保险基金的问题。如到去年 11月底,参保人数最多的市区为姜堰市,达25万人,最少的市区为高港区,仅2万人。

    2、农村居民已经出现分化。目前我市农村的养老方式基本上还属于土地保障和家庭养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这两种保障方式正逐渐削弱甚至消失。与这种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保障方式还尚未全面建立。当前,解决农保的当务之急有三点,一是解决农民工的参保问题,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工业化进程的成果,他们可以经过身份确认后进入所对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农村贫困人口的保障问题,目前全市大约为 多万人,社会不能让这部分人陷入绝望,因而需要社会保障兜底;三是执行农村计划生育的家庭,社会保障政策应该与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结合起来,《计划生育法》颁布实行后,不少家庭人口减少,家庭保障功能也已经削弱,所以社会保障功能要相应增强。
    3、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资金缺乏。目前农村贫困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这是一个现实,造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金严重缺乏。一些基层农保机构人员编制和人员经费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农保队伍的稳定。

    4、农保工作政策走向不明,行政推力下降,工作不断降温。去年银行利率不断下调,给农保工作带来了影响,造成了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

    5、基金增值困难,违规基金难回收。趸缴问题较严重,年度责任金核算亏损,给付缺口增大,原民政部门直接放贷和指定银行放贷的基金,劳动保障部门难以收回,造成部分单位不愿意接受原有民政部门的农保经办机构,带来了机制转变的困难。

   (三)对策思考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 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 “ 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 ” 这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当前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决策,按照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民的养老保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针对各地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我们认为推进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应该采取分类实施、量力而行的原则 ,由政府制定一个整体推进计划逐步推开。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重点,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农保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转入非农就业,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他们绝大多数人就业灵活,流动于城乡之间,收入较低且不稳定,与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目前相当一部分被征地农民处于无地、无业、无保障的状态,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维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和乡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认真研究农保工作中的这些突出问题,提高认识,统一部署,促进城乡养老保险协调发展。当前农保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有条件的地方、有条件的群体以及影响农民社会保障的突出问题上,如: 被征用土地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民、乡镇企业职工、小城镇农转非人员、农村计划生育对象及有稳定收入的农民等,并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参保办法,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有序流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稳定一支队伍,切实落实防范基金风险的各项措施。要坚决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关农保政策,维护好参保农民利益和社会稳定。要切实履行好农保管理职能,做到层层有人负责,农保工作队伍要保持基本稳定。要规范各项业务程序,认真做好稽核工作。尤其要切实防范基金风险,按照 “ 谁主管、谁负责,谁动用、谁归还 ” 的原则,继续做好收回有风险的基金的工作,确保农民的血汗钱和保命钱不受损失。要严格遵守基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出现新的违规,发现违规投资要及时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进一步加强对农保工作的指导,认真探索建立完善农保制度。建立健全农保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解除农民后顾之忧、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解决 “ 三农问题 ” 的重要措施。全市两级农保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提出做好本地农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建立农保制度取得的成功经验。

    4、进一步研究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金问题。如可以出让农民土地的阶段性经营权,从出售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作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或者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的补贴资金应采取多元化,除个人缴纳外,可建立稳定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费,其来源包括:地方政府划拨专项经费,上级财政对部分市区给予适当补助;从农村的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筹措一定社会捐助资金,设立专项公益基金等。或者采取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参保农民三方按合理投资分配比例方式筹集农村社保资金,同时可考虑将土地补偿费、土地使用费、农业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得的合理部分纳入法定的农村社保基金渠道。

    5、进一步 加强宣传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宣传是搞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环节。由于农民养老保险意识不强,基层干部和群众需要有个逐步提高认识的过程。近两年来我市通过宣传媒介宣讲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义和这项工作的基本做法,提高了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自我保障意识,但总体上讲,宣传力度还不大,宣传还不广。当前要深入乡村和农户,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讲明、好处讲清,坚持自愿原则,不能强迫命令。要通过政策引导、村民和企业职工民主讨论等方法,帮助群众解除各种思想疑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群众参加养老保险。

   二、 进一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村劳务输出已达 66.9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9.1万人。从输出情况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1、 高度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建立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工作目标,落实了目标考核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本月,市委、市政府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由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的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并在劳动保障局设立协调小组办公室。兴化市委、市政府还在全市各机关和乡镇都落实了劳务输出指标,同时明确组织劳务输出要与招商引资实行联动考核,每组织输出 1 名劳动力抵算 1 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并与各劳务机构和劳务经济人签定了劳务输出责任状,从措施上推动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2、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到目前全市

    新增农村劳务输出近 10万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占35%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 %,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0万人以上。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建立了以劳动力市场为龙头,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所)为主体的信息网络。 1-11 月全市共采集用工信息 4567 条,提供就业岗位 6974 个,进场洽谈人数 12 万人次,其中劳务输出信息 447 条,输出成功率逐步提高。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 175 家,劳务派遣组织 15 家,劳务经纪人 500 多人,与 2002 年相比,各类中介机构与劳务派遣组织增加 114 家,劳务经纪人增加近 200 人。本月我局请省工商局、劳动保障厅在泰举办了一期职业介绍人员资格培训班,培训学员 220 人,进一步充实了我市劳务经济人队伍。

    3、农民自发性外出从盲目性、无序化正 逐步向理性化、有序化发展。以靖江市自发外出人员为例,自发外出人员已不是“民工潮”时,盲目、冲动外出,而是结合自身条件及特点,理性化实现异地就业。特别是近年来,自发外出人员通过互助式输出形式,实现了有序化流动,在全国形成了如西安服装加工一条街、成都装璜服务一条街、北京的饭店包厨等劳务承包特色。

    4、务工人员对技能需求的愿望强烈,输出中技术工人的比例有所提高。具有高技能的劳动力,倍受用工单位青睐,且能获得较高的薪酬。农民对技能需求的愿望与日俱增,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对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高涨。如泰兴市在开展第二期“百镇百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中,把3个试点乡镇变为全市24个乡镇全面开展。根据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对技能需求的愿望,与泰兴市扶贫办合作,对黄桥老区17个乡镇的贫困农村劳动力,共举办32期扶贫技能培训班,共培训黄桥老区贫困劳动力2322人,其中大部分人员已实现劳务输出。各地都加强了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在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上围绕劳务输出主题,加强了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基本形成了以劳动保障部门就业训练中心或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协同运作,融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为基地,各部门职教机构和乡镇成人教育中心为一体的技能培训网络。农村劳动力培训专业的内容丰富,设置合理。在培训形式上大力推行“适时”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在培训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较好地坚持了六个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全日制培训与非全日制培训相结合;面授与函授相结合;定向培训与不定向培训相结合;专办与联办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去年1-11月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4000多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46.4%,经过培训有926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劳务输出,较往年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5、打响了劳务品牌,输出更具竞争力。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劳务输出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就业变化,因此劳务输出应适应市场专业需求,变粗壮型为技术型;变简单型为复合型;变一般输出型为劳务派遣型。近年来各地在增强输出竞争力,创立属于劳务输出“品牌”上下了功夫。如姜堰、泰兴、兴化等地通过加强输出前的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工种优势,在输出劳动力的质量上大做文章,不仅提高了输出竞争力,更形成一批较有影响的劳务品牌。兴化市的水上运输全国有名,靖江市的服装加工遍布全国各地,泰兴市已成为北京市建筑业劳务基地,姜堰连通劳务公司 已成为定点为苏州吴江输出劳动力的基地。

    6 、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是乡镇工业的发展已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乡镇工业园区的发展更是潜力巨大,使很多农村劳动力不出市(区)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海陵区九龙镇工业园区以项目推进园区的发展,不仅转移了本地劳动力 2000 多人,还吸引外地劳动力的纷纷涌入。泰东镇以温泰等四大市场为基地,使 1300 多名劳动力,实现了由农民到商人的转变。二是三产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也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海陵区、高港区近年来加快了三产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各类餐饮、娱乐、家政服务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共吸纳农村劳动力 6400 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较往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通过调研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 、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所占份额还很小,有序化输出与无序化流动比例不尽合理。据调查,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劳动力自行外出的占 15% ,靠亲友介绍外出的占 40% ,通过企业转移的占 35% ,通过中介机构转移的占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是以亲友介绍、自发转移为主,组织化程度偏低。

    2 、就业观念沿未得到根本转变。不少农民保守,害怕离开家乡和土地,认为“在家乡万事好,出门难上难”,外出务工致富的观念不够强,缺乏创业意识。此外,劳务输出人员呈现农闲务工,农忙返乡务农的现象,具有“务工”和“务农”的兼业性,且比较普遍,缺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3 、劳务信息与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区配,缺少协调机制。

    4 、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培训收费对培训生源和培训积极性的制约客观存在。

    5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由于缺乏必备的法律知识,相当多的劳动者劳动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企业拖欠民工工资事件常有发生。

   (三)对策思考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农村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全会精神,按照全省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切实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全市经济的顺利发展 。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为加强对全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已成立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具体负责全市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下一步要重点抓好四项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协调小组例会制度,完善协调小组例会制度和办公室工作流程,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对全市劳务输出工作进行组织协调。二是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根据全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目标任务制定2004年度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计划并分解到各地,考核各级政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三是建立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统计制度。建立劳动保障、建工、统计三部门统计会审制度,按照全省统计口径,如实地上报全市劳务输出工作情况。四是建立情况通报和调研制度。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专项调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政策建议。按季度对各地的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进度在主要新闻媒体上予以通报,推动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落实。

    2、加强网络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乡镇一级的信息化水平,形成上下贯通、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体系,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明年6月底全市各乡镇都要设立劳务输出工作机构,并与市、市(区)及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实行计算机联网,建立和完善各类基础台帐,摸清农村劳务人员基本情况。结合劳动力市场新一轮的改造,把劳务输出职能在劳动力市场中充分体现,并建立动态的用工需求和劳动力资源信息库,通过建立信息预测预报制度,及时发布真实有效的劳务供求信息,形成并完善劳务输出、协作中的培训与输出相衔接的机制。同时,依法规范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市场行为,特别是规范收费行为,严格非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审批程序,加大打击和处理非法劳务中介机构的力度,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

    3、狠抓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健全和完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扩大劳务输出为目标,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的良性循环机制。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多方参与”的原则,鼓励和扶持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广、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形成覆盖全市的培训网络,在全市继续推行劳动预备制,突出专业技能培训,做到与岗位需要紧密联系,在全市评估和认定一批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鼓励培训机构主动与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签订合同,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委托培训,并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 。开展引导性培训,帮助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及时了解相关劳动保障、投资创业等方面政策和法规,大力发展劳务派遣公司,积极培育农村劳务中介组织,在全市开展开办一大批融培训、职介、服务等为一体的劳务型公司,组织他们多渠道开展劳务信息服务,切实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在全市培训一批农村创业带头人,鼓励他们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同时,千方百计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所需经费,加大经费的投入,完善培训输出与考核奖励相挂钩的培训补贴办法,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供资金保证。

    4、强化就业服务,维护民工合法权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为农民进城务工大开方便之门,全面推行城乡劳动力“无差别”用工。加快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清理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和各种乱收费,对农民进城务工降低就业门槛,督促用工单位与劳务人员签订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对侵犯农民工工资、劳动保护条件差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重点是对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5、强化宣传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把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形式、立体式地进行宣传。把宣传工作制度化,纳入工作目标,分解量化,实行目标管理。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作用,开辟专题、专栏,抓好热点报道,进一步宣传农村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深度报道农村劳务输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在全社会营造加快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浓烈氛围。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外出务工的道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zongjie/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