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总结 > 正文

某市村支书队伍建设状况调查

【www.chuban323.com--总结】

村支书是村级党组织的“领头雁”,村支书队伍建设如何,不但关系着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执行,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为深入了解我市村支书队伍建设现状,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我们组成3个调研组,先后深入到三都镇等15个乡镇、办事处,通过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个别谈话等形式,对村支书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的初步想法,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总体分析:队伍大有改善
  从调查情况来看,通过多年的不断建设,特别是通过去年的村“两委”换届,我市村支书队伍的结构明显优化,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群众信任度不断提高,管理日趋规范,总体上呈现出积极的变化及可喜的局面。
  一、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素质高的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并着力加强党员的能力技术培训,一批优秀中青年党员脱颖而出。去年村“两委”换届,我们又依法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引导党员将年轻有为、才德双修的同志选为村支书,大大改善了队伍的年龄、学历及职业结构。 

  xxx市村支书队伍基本结构情况一览表

结构比例

类别

 

30岁以下

 

31-40岁

 

41-50岁

 

51-59岁

 

60岁以上

年龄

0.3%

19%

49.5%

29.2%

2%

 

学历

 

本科文化

大专文化

高中或中专文化

初中文化

小学文化

0.1%

8.4%

46.4%

42.5%

2.6%

 

任职

年限

3年以下

3-6年

7-9年

10-12年

13以上

19.2%

26.5%

23.5%

14.8%

16%

 

 

 

职业

机关下派

致富能手

复员退伍军人

回乡知识青年

务工经商人员

3%

27.3

18.3%

3.2%

占9.6%

企业管理人员

其他

 

 

 

4%

34.6%

 

 

 

  上表显示,我市村支书队伍中30岁以下、31-40岁两个年龄段、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较换届前大有提高。此外,从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企业管理人员等各类人才中脱颖而出的村支书比例有较大增长,村支书队伍结构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已不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清一色纯农业人员。
  二、岗位吸引力越来越强。与以往相比,由于政策的倾斜、榜样的引领、民主进程的加快等,村支书岗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主要表现在:一是优惠政策有引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越来越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近年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村干部的激励措施。如在政治方面,专门拿出了一些公务员岗位对村干部实行定向招考。在经济方面,村级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村干部工资年年看长;为任村主职干部满十年的同志落实了生活补贴;个别地方如蔡子池办事处还为村干部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等。这些优惠政策组合起来,让村支书感到了温暖,看到了前途,找到了动力。二是先进典型有导向。近年来,市委有意识地选配“一高双强”型村支书,扎实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大力实施村支书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建立实用技术实践基地、健全定期轮训及分级培训制度、组织外出考察取经等方式,切实提高了村支书的政策理论水平,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及视野,使他们掌握了实用技术,历练了致富能力,一大批村支书依靠岗位优势走上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之路,成为了当地的先进典型,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无疑也吸引了部分村民的眼球,使更多的人期望置身其中来提升自我、有所作为。三是先富能人有愿望。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村民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先富了起来,农民因地位、利益、经济不同的出现层次分化。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某个群体在有了经济基础后,必然产生政治意识的觉醒和政治权力的诉求,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寻求社会荣誉,或是通过自己的实力带动一方百姓致富,造福邻里,回报乡亲。调查中,有95%的先富能人表示愿意担任村支书。
  三、支持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首先,信任度递加。随着党的惠农惠民政策的落实、新农村建设及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随着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村级干部倾听民意、关注民生、注重为民办事的自觉性也越来越强。党员群众对村党支部,特别是其“领头雁”的信任度与支持率大幅提升,我们所调查的35个村中,86%的群众认为自己的村级班子是务实的班子,村支部书记是为老百姓做事、为群众着想的人,是信得过、值得托付的人。其次,期望值上升。调查中,对“认为村支书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发挥带头作用”这一问题,有92.1%的群众选择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这也说明了村民对村支书的希望和要求不仅停留在“德高望重”这一层面,更要有经济头脑,能够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引领群众发展特色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再次,互动性增强。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群众素质不断提升,特别是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大背景下,农民的大集体意识逐渐淡化,个体意识、法律意识大大增强,参与村级事物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对村级班子工作的评判力越来越准,使得村干部的工作必须在与群众的互动中不断加强。如当前形势下,群众对村级班子中存在的办事不公开、作风不民主等现象都会严正指出、讨个说法,这就促使村支书在处理涉及到群众利益的工作时既要吃透上情,又要熟悉村情;既要敢抓敢管,又要依法守纪;既要有成效,又要讲方法。       
  四、日常管理逐渐规范。近年来,市、乡两级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行村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村支书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一是目标管理明责任。调查了解,村支书上任时,各乡镇党委都会与他们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主要包括目标任务、承诺程序和考核办法等内容。年末村支书要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接受大家评议,乡镇党委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村支书进行考核,核定分数、匡定等次,奖优惩劣,从而形成了你争我赶比工作的良好局面。如余庆乡党委通过绩效考核,对排名前十名的村,组织村支书到外地参观学习,并发放最高达3000元的奖金,大大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严格监督促规范。市、乡两级党委加强了检查监督力度,督促各村建立和完善村务、党务公开栏,保证村级财务、土地承包、社会救济、计划生育、基础建设等群众关心和要求公开的事情公开到位。尤其是去年,以村“两委”换届选举契机,在选举前对在任村支书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对集体经济经营情况、村务收支、集体资产变化情况、债务债权等情况进行了澄清,消除了误解,群众信服。三是及时报告查实情。各乡镇明确规定,凡涉及重大经济决策、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分配等与村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在实施前必须向乡镇党委报告情况。这既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与严密,又畅通了乡镇党委了解掌握重大社情的渠道,增加了稳定系数。
  辩证把握:现状不容乐观
  在肯定积极、可喜一面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选人用人机制的缺位、市场经济的冲击、不良思想的侵蚀,村支书队伍仍然存在着能岗难符、监督不力、管理缺位、热情不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对待。
  一、方法不多,带富成效不够明显。
  调查显示,我市村支书队伍无论是在年龄、文化,还是工作状态上,都还存在着与发展要求不完全相适应的地方,整体带富功能不强。从年龄看,普遍偏大,平均为48.6岁,其中50岁以上200人,40岁以下仅118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学历48人,占7.7%,中专及高中学历263人,占42.2%,初中及以下占312人,占50.1%。整个队伍中,敢闯敢干、能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及商机的不多。调查中,大部分村支书反映花精力较多的工作依次是:计划生育、社会维稳、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让位于计划生育和社会维稳。就能人村支书来看,虽然他们能通过吸纳村民就业解决部分群众的生计问题,但仅仅停留在工厂招工或捐款救济层面,没有真正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二、选任脱节,队伍承接后继乏人。
  选拔标准、选任方式上的欠缺,致使我市村支书队伍后备力量储备不足,选人难的问题依然存在。首先,在选拔标准上,上下存在差异。去年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我市将德才兼备作为担任村支书的主要条件,但我们在体现村情实际、群众需求上考虑不够。调查中,对作为一名群众拥戴的村支书的标准,42.6%的群众认为是公平合理的处理村级事务;38.9%的群众认为是带领群众致富;18.5%的群众认为是品行端正、自我约束能力强,这从不同侧面反映,不同情况的村,群众理想中的村支书也各不相同,造成上级中意的人选不一定得到群众的认同,群众选出来的人选不一定是上级党委满意的人选。其次,在选任方式上,视野拓展不宽。调查显示,虽然民主选举已成为我市村支部书记产生的主要方式,但也还存在关起门来用支书,就地取材、党委点将、论资排辈等传统做法,没有把视野拓展到本村以外的优秀党员中。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广大优秀青壮年纷纷外出淘金,少数村外出务工人员甚至超过全村人口的60%,留守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村内可发展入党的中青年力量,造成了村支书后备力量的断层及青黄不接。再次,在后备干部上,发现培养不够。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自保”意识强烈,担心发展了优秀的人选入党会威胁自己的位置,不愿意培养发展党员,即使在上级党委的监督下,也是三、五几年才发展一名党员,或者就“高子里面选矮子”,专挑能力比自己弱的人入党,要么就培养亲朋好友入党,搞“近亲繁殖”。“近亲繁殖”的现象在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以来,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一些村虽选定了后备干部,但只是挂个名,没有安排具体的工作和职责,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培养。也有个别村的后备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使用,也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三、监管缺位,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就目前而言,对村支书的管理,大多还是停留在个人自律及感情管理的层面。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制度约束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作被动,增加了行政成本。
  1、监督不力,滋生了权力膨胀。由于监管不到位,追责处分难,一些自律意识不强的村支书往往会进行权力寻租,过度使用所掌握的行政权、经济权、土地发包权、计生管理权等。主要表现:“一言堂”现象普遍存在。一些重大问题不经过村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群众正常权益得不到保障。如个别村支书在土地开发等经济利益问题上,分亲疏、看关系,造成利益分配不均,群众反映较多。“账不明”现象屡见不鲜。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后,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村干部在村级转移支付上做文章。但是,一些村财务混乱仍是不争的事实。除了转移支付外,这些村对林场出租、土地流转等收入没有一本丁卯分明的明细账,群众大多是蒙在鼓里。“不买账”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新当选的村支书认为自己是党员选出来的,不是上级党委任命的,所以一定要与党员保持一致,在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上还有待加强。特别是一些自身经济实力比较强的村支书,精力大多花在个人事业上,对村级事务遥控指挥,除了乡镇主要领导外,对其他干部往往不买账,工作不配合。
  2、管理缺位,出现了工作失衡。酬劳不对等,考核不严明,渠道不顺畅,代谢不及时,是当前我市村支书队伍管理中的软肋,这种管理上的失衡,相应引起了工作上的失衡。一是劳酬不对等。据统计,我市村支书月工资报酬大部分在500元左右,低于380元的有18个,占2.9%。而一普通村民外出打工每月至少也能挣一千元。随着“村为主”管理模式的不断推广,村级事物已是千线穿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维护社会稳定、抓好计划生育等工作。作为一村之主,支部书记的压力不言而喻。繁杂的工作使得其难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创业致富,经济上必然遭受一定损失。调查中,洲陂乡一村支书反映,自从当了支书后,几乎没有时间照顾个人企业,经营的砖厂转租给他人,每年要少3-5万的收入。二是考核不严明。在调查中了解到,个别乡镇没有建立量化可行的村支书目标考核机制,没有准确界定村支书的职责范围。部分乡镇村支书离任审计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新支书上任时不得不面对前任支书留下的坏账、呆账。据统计,全市35个乡镇、办事处建立村支书离任审计制度的只有22个。三是渠道不顺畅。过去能力强、工作出色的村支书可以进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乡镇企业工作。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施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和企业改制的推进,这条路已被堵死。虽然近年来从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但也存在着年龄、学历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对此,有的同志产生了“到顶”的思想,认为干得再好也没有出息。此外,部分乡镇党委对不能胜任岗位甚至是违反纪律的村支书缺乏有效的处置措施,以致出现了少数人长期占位、“能上不能下”的局面。三是责任未明,淡化了管党意识。大部分村支书在抓党建工作上力度不大,没有很好地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突出表现在:对党务工作重视不够,一般只停留在开会、读报等层面,没有抓好党员学习、党支部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落实;对党务工作业务不熟,个别村支书甚至不了解发展党员的程序等情况;对党务工作创新不够,一年到头就是组织数次党员活动,体现时代特色不够,不能充分激发党员兴趣。村支书的管党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党建水平。
  对比发展:任务十分紧迫
  当前,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产业要素加速流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建立一支素质过硬、能引领农村科学发展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在选、育、管、用等各个方面创新突破。
  一、拓宽视野“选”,提高用人效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创新选拔机制,拓宽纳贤视野,确保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人才辈出、清水长流。一要加大党员发展力度。针对村党支部后备力量不足,村支书年龄结构不优的现状,切实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农村党员不仅要思想素质先进,更要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要打破只在老实人、眼前人、主力军中选人的狭窄视野,通过建立乡土人才库,将思想素质高、“双带”能力强的先进分子、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纳入组织视野,加大培养力度。同时,要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对那些私心严重,嫉贤妒能,故意阻挠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和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支书,要加强批评教育,转化工作动机,确保村支书队伍选人顺畅。二要拓宽选任视野。打破选任村支书仅仅停留在“瞄着本地、盯着身边”的传统思维,消除行业界限、职务界限、地域界限,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采取外聘、下派、内选等方式,不拘一格选人才,力争达到村支书配置的最优效果。
  二、创新形式“育”,夯实能力基础。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努力创设村支书时时受教育、处处强能力的育人大环境,从而使村支书的自身素质契合新的形势与要求。一要紧扣形势,多措并举育。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建立动态的村支书培训模式。健全村党支书定期轮训、市乡分级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分批选送村支书到党校、大专院校去委培、进修、深造,提高理论和专业水平;抓住国家向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这一契机,大力推动学历教育;聘请专家、学者、名人进行讲座、辅导;定期组织经验交流,观看电教片等扩大视野。二要乡镇为主,适时谈心引。在对村支书的教育管理中,乡镇党委既要着眼于党员、干部的实际,遵循从严要求原则,又要从村支书“农民”和“干部”这一双重身份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多些引导鼓励、少些批评指责,注重在工作重点、方法、方式上给予点拨和帮助。
  三、完善制度“管”,强化岗位职能。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规范村支书队伍管理监督的相关制度,切实强化岗位职能。一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推行“村为主”管理模式,优化考核内容,在将计生、综治、经济建设等纳入考核指标的同时,要将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考核内容。落实“双述双评”制度,各乡镇党委要加强年中和年末的考核考评工作,增强村支书工作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对考核不称职的,视其情节给予处理。二要建立村支书备案管理制度。为村支书建立实绩档案,记录村支书的工作绩效和廉洁情况,作为今后村支书离任后是否给予发放生活补贴和核定标准的重要依据。三要建立民主监督机制。畅通“民管官”渠道,积极推行村务、党务公开,指导建立民主管理和民主议事制度,尤其是对财务支出、一事一议、工程发包、土地转让等群众关注的问题,实现全程公示制和议事票决制,增强村支书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
  四、加强保障“激”,焕发工作热情。注重人文关怀,做好留才工作,充分调动村支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生活上给“甜头”。加大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化解旧的村级债务。大力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浮动工资制度,实现多劳多得、按绩取酬。对兼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乡镇干部,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享受双工资待遇;对在各单项考核工作、综合考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村支书给予绩效工资奖励。探索村支书养老保险制度,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赔,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政治上给“奔头”。对担任村干部30年以上,工作勤奋、实绩明显、群众威望较高的村党支部书记,分别由市、乡两级党委、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予以表彰奖励;除了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等方面向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村支书倾斜外,在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将年龄要求放宽至45岁,并将村支书工作实绩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三是工作上给“帮助”。落实市、乡干部驻村蹲点、部门包村措施,帮助村里强班子、理路子、办实事、解难题。在村支书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其工作中遇到阻力,受到打击报复时,上级党委要及时为他们撑腰鼓劲,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支持,更好地开展工作。

某市税务局需要拟办的文件包括 某市江海区决定对东风路、西河路 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准备在一次 某市西城区建委根据市政府总体规划对某大街 某市欲制定一项地方性法规 对某项行为进行 某市监察局给某公务员行政记过处分属于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zongjie/1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