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读《习近平用典》一书有感精选

【www.chuban323.com--历史】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稿引经据典,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把古人治理智慧运用于治理现代化的当代实践,以经典名句画龙点睛,给我们提供了智慧启迪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总书记的《习近平用典》一书,是从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他使用频率高、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全书共六个部分,135个典故。涉及典故的对象有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有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诗人、词作家等。在这些不同朝代,不同背景下涌现出来的不同人物所提出的进步主张,进步思想、名言雅句等,总书记都能恰到好处地联系当前的新形势、新环境、新条件、新使命、新对象阐明党在各时期的主张、方针政策和要求,以古论今,旁征博引,运用自如。
  阅读这本书,会让你体会到"学而时习之"的乐趣。独乐不如众乐。独自学习不如构建学习型社会。古往今来,许多社会贤达都有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营造学习氛围,挽回世道人心。学习不仅是改变命运的手段,更是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径。
  《用典》一书中,从"敬民篇"到"辩证篇",无不涉及到一个"人"字,"人"字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全书。如"立德篇"中说:"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富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人之忠也,犹鱼之渊"."修身篇"中说:"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祸莫大于不知足,处莫大于欲得""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吾日三省吾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等。上述引典,为进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党员干部立忠、立德、立言、立行指明了具体方向。
  作为青年,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力。知识停留在纸上毕竟是"空中楼阁",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认识停留在思想的层面显然不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精益求精,在虚心学习的同时也要在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立足本职,增强工作认同感,肯于思考,善于钻研。"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年轻人更要脚踏实地,避免"眼高手低",也不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敷衍心态,做个高质量的"螺丝钉".
  作为青年,要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创新精神。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科技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前进的重要手段。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掌握本领域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最前沿的动态和趋势,不断学习气象前沿理论、业务技能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前沿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要学会应用新技术,采纳新方法,尤其是适应新形势的管理办法,"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不怕失败,我们年轻人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作为青年,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的宽广胸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源和生活方式堆积在我们面前,工作、生活压力也空前巨大。"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面对各种诱惑与压力,年轻人该何去何从?诚然,科技发展带来的先进工具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接纳新的事物,高节奏的"吐故纳新"造成对所学一知半解,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也会状况百出。因此,青年人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的宽广胸怀,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方法但不为其所累,透过繁芜嘈杂的表象去认识其本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会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真正成为工具的主人。
  作为当下的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既要敬业踏实的履职尽责,也要善于跳出经验的"藩篱",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这些文化中找回初心,看清心路,在阅读经典中休憩心灵,以更佳的状态整装待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化"的力量给我们启智、塑志,而当我们能正确的自然的运用经典时,那便与这些经典融为一体,到那时经典不再被仰视,因为它已幻化为我们真实的生活底色。读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读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有感 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存在的问题 读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读后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读了没有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lishi/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