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浅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www.chuban323.com--文化】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认真研究跨文化教学,探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适应未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极其重要。
    关键词:语言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反映文化并为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文化无处不在,语言的正确使用要受到文化的制约,语言的词汇变化无时无刻不负载着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必须理解语言,所以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也应该包括文化知识教学。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加强跨文化知识的导入,才能使学生对西方社会逐渐形成系统、全面的了解,进而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ICC competence)是从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发展而来的。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最早在其《论交际能力》中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卡奈尔(M.Canale)和斯维恩(M. Swain)等人修改补充后,将其分为4个方面:(1)语言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3)语篇能力;(4)应对能力。著名交际学者Gudyburst曾指出:有效的交际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包括语用能力和情节能力。Ruben(1976)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为了实现其性格、目标及期望所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涉及语言表层知识的运用,更注重实践中的语用能力,重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于教学研究而言,我们不能将视角局限在语言形式的框架内和语法知识的呆板传授上,应转移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上,考虑如何培养实际交际能力的问题。
    三、目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语言知识(词汇、语法),忽视了交际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然而,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英语课应在师生互动交流这样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结果英语课却变成了像学习公式那样枯燥无味,教师讲语法,学生记笔记,时时处处计较形式的正确与否,以致于实际运用时唯恐出错,思想紧张得不敢张口。于是,英语学了好几年,笔记记了一大堆,语言知识积累了很多,却还是无法进行有效交际,事倍功半。
    2、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不理解文本仅仅是语言知识不够,而不是缺乏文化知识所致。学生缺乏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迫切性,体会不到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必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连贯作用。事实上,英语学习到一定程度,影响学习的主要障碍已不再是语言本身,而在于对所学语言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语言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推理。
    3、对中西思维模式存在的差异认识不足。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属于抽象思维,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属于辩证式思维,二者截然不同。在汉语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方式对英语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对于任何一位中国学习者来说,绝对摆脱汉语思维方式来学习英语是不现实的。但对中西思维模式差异认识不足,的确是学习者不能充分掌握英语的原因。他们常常借用汉语的概念系统来构筑英语的结构,他们的主要问题不在语法上,而是在概念上,缺乏概念流利。由于缺乏英语的思维方法和目的语人民感知世界的方法,所以不可能地道纯正地使用语言。
    4、学习的环境制约。在中国,学习英语既受到时间的限制,又受到环境的制约。课堂教学往往是学习英语的主要形式,学习环境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学习者只能从英语教材中、在教室里接受非本族语的英语输入。
学习的语境不是真实的,而是虚拟的,英语课堂只是一个人为的受客观条件制约的语言环境,一旦离开这一语境,等待学习者的还是一个汉语的世界,汉语大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必然会受到汉语的干扰。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1、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往往是在课堂上教师讲得筋疲力尽,而学生坐在课桌旁听得索然无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时,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走下讲台,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设计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当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甘把现代语言教师定义为“反思从业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2、通过文化知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去体验与所学语言相关的文化,通过与外国教师、留学生直接或间接(互联网等媒体)的交流,来体验外国文化。要引导学生从以前无意识的文化体验转化为有意识的文化体验,比如观看和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影视话剧等。在学生获得了相关的文化体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形成积极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3、指导分析典型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思考角度。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概况、风土人情等知识的缺失是在实际交流中产生交际障碍的原因;同时,母语也有可能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学习,成为实际交流中造成交际障碍的原因。造成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因此,分析和归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思考角度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教会学生掌握如何自主学习的方法,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尽可能全面地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典型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教师更有责任指导学生逐渐地掌握自主分析和归纳所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思考角度和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进一步改善英语教学环境。迈克纳马拉认为,在课堂环境下进行交流的动机,同“大街上”的(自然)环境中所见的动机有着天壤之别。在课堂环境中,不论是在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都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形:有话非说不可,而要即兴创造新意,并且相互猜测对方意义何在。课堂环境之所以较少有交谈求意的情况,这也是一个原因。但过分强调区别也是不对的,正如克拉申所说,课堂环境也有可能提供真正的交流机会,客观环境是可以不断改善和创造的。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对于语言环境的改善主要可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做文章。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设计成各种真实的语言场景;其次,学生的教材只是平面的语言符号系统,教师要将这套系统创造性地活化为学生的言语能力,当然,教师良好的英语语言面貌是必要的前提。
    五、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在世界经济不断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日益广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广大的外语教师提高对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 提高跨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输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Hymes.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Har2mondsworth:Penguin,1972.281。
[4]文秋芳 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9。
[5]李瑞华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陈申 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浅谈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renwen/1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