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武陵山区民居如何铸魂

【www.chuban323.com--其他论文】

武陵山区民居如何筑魂
建筑,也是有魂灵的。武陵山区的民居,以后的重构,任重而道路远。
现代建筑的失魂,让时下新建的大部分民居成为生硬冰冷的躯壳。
在武陵山区的民俗中,有一种“招魂”的古老沿习。即当一个人因为“遇见”不当遇见的东西,如“鬼”、“怪”等,或遭冲撞,受到前所示有的惊吓,“魂”便被“吓”掉了,与身体分离,人从此就如同白痴,几乎成为行尸走肉。于是,要请道法极深的土老司之类主持“招魂”。土老司运用浑身解数,请来各路神灵,实施“人鬼之战”,将失掉的魂解救出来,回归于病人。武陵山区的民居,现在也失掉了魂。我们也得为之“招魂”。当然,并非采用土老司的办法,去举行一种仪式,就可以解决问题。我们所招的建筑之魂,远非如此简单,它是一个十分复杂性的工程。其实,我们应当选用一个与建筑十分贴近 的词,不叫“招魂”,而当称“铸魂”——因为一铸,就成形,就不再轻浮飘渺而随便走失了。
魂,当然是“精髓”,是“经典”。武陵山区传统民居的“魂”,是业已存在的,是经过数千年的时空考验而脉传于世的。但毕竟这种“魂”,过去的民间匠师们并没有专门去整理,故而没有现成的理论放在那里,需要我们去认真的提炼、夯实。
建筑之要,以意为先,以气为辅,以兵为拱卫。意,即地域文化的代表和精髓。气,即为民族之个性、地域之表征。兵,即材料装饰。建筑之“魂”,就是建筑之“意”、“气”。
武陵山区民居重构,如何铸魂?
首先是生态理念。传统民居在建筑设计和实施中,以山河为表里,道法于自然,融身于自然,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体现出用最简洁、灵巧且经济的方式创建民居。在武陵山的腹地,满眼所见的,是山连着山,山套着山,山衔着山,山抱着山。千山万岭,峰峦叠蟑。植被的丰盛,气候的湿润,又带来了降水的充沛,溪河澎湃,与山相偕共处。在建筑中,信奉道家哲学,落实到建筑上,就是天人合一、虚空与道法自然。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也有不空的一面,即“中道”。这其实是指有与无之间,是与不是之间 的一个中间领域,二者共同成为了传统建筑空间模糊性的哲学根基。武陵山区传统民居建筑从来都是追求“虽有天作,宛自天开。”这也是天人合一人最高审美境界。
将人将物放在大宇宙中思考,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吊脚楼为代表的建造的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上梁词》中“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 一元行始呈端详;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和“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民居在其主观上与宇宙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子、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人化宇宙,人是宇宙之子,是宇宙的有机组成,同时宇宙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
其次是注重人情,偏向伦理道德,侧重于社会和人生。武陵山区传统民居建筑工地选择用木质,搭配以砖石泥瓦,总体采用榫卯的形式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将建筑本身联系为一个整体。这本身就是从社会、人性的联系为出发点的。一个独立建筑的开间、屋顶,或者采用的色彩、描绘的彩画,都可以直接反映出该建筑在整个建筑群中的地位。——从这种民居建筑足能以“一斑窥全豹”,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民居总体特征。武陵山区的民居从哲学高度上讲,它是中华民族以联系的综合整体观的思想来营构建筑的。那种木质的温暖、温馨和建构的轻便、灵巧,那种居室以堂屋为中心讲究尊卑,但又和谐统一的人情伦理,无不让居于其中的“人”感觉到舒适。同时,将每户的居所又与乡亲的居所融为一体,既有家的私密亦有面向社会的通透,更公众的场地。这与传入进来的西方的建筑文化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作为西方建筑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历史,以局部和分立的观点看,西方传统建筑采取分析、逐一解剖,是以独立空间、平面、精心修饰的立面为分立的元素来欣赏的。
 
第三,崇尚蕴藏深厚的人文“美”。武陵山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不论从技术上讲,还是从装饰上计,都注重文化之美,注重工艺之美。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未来武陵山区民居的营造和武陵山区民众的行为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文化是生产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生存经验的积累,有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的适应,也有代代相传过程中的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当然,传承和发展地域传统文化,是对武陵山区人类生存经验和思想精髓的继承,并且能够唤起当地人们对地域场所的怀念和情感的认同。同时也有利于地域特色的形成。
追求文化之美。经过历史的积累,武陵山区形成了完备的造型审美体系,融入了相当多的传统文化。传统室内建筑空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含蓄的、不定的美感。在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关于传统室内建筑空间的美学精神,这种层面与西方在本质上的区别。它注重完整性,非常有序,偏爱含蓄性,即模糊性和喜欢情节性,其中含蓄性也是东方美学的核心特征。模糊空间的空间特征:形式独特,隔断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民族性特点浓厚。在传统文化下产生的室内建筑空间的划分方式,底蕴深邃,极具美学精神。这种对美的人文追求,体现在建筑营构中,就是特别讲究一是追求意境。武陵山区的人们的艺术观念,一是构思立意上,往往根据绘画和文学的描写造景。借景物表现文学意境,或借书画匾额引导人们更深入地俯察自然景色,即运用“诗情”和画意,创造出充满诗意画意和的室内外建筑环境。框架结构使室内空间通透,柱的支撑和间的并联,给含蓄的意境做了基础铺垫;天井、庭院内的通敞,花草树木、假山池沼引入,给居室的生活平添一份怡然;门窗栏杆、柱石等建筑细部的精致描摹刻画,随处都预设了一幅画或务好了一首诗。二是强调虚实相生。以空灵静谧为醇美趣境,以虚静超然为最高境界,以实写虚为艺术,寓有于无,无中见有,在“空”“无”“虚”的境界中表现丰富的内容。
 
另外,武陵山区传统民居中值得我们吸取的还有,它在建筑中对野性、自由、浪漫的人文追求。因为民风的淳朴、人性的直率,重情重义,决定了武陵山人在建筑民居时的个性特征。虽然也讲究建筑的中轴线,但又不死板、教条,而是灵活、机便;虽然也讲尊卑,但又不是等级森严,居室间亦有融通,以求和谐;虽然也受儒家正统影响,有“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子,但却安排女儿的房间于尤其显眼的阁楼,成为建筑的“眼”.......
总之,我们在武陵山区民居重构之铸魂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个性与共性互为融通原则,“不似则失共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样,我们的武陵山区民居建筑必将成为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出武陵大山之地域光芒。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lunwen/39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