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素质教育论文(通用6篇)

【www.chuban323.com--教育论文】

【篇1】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

  教育政策与教育问题密不可分,笔者尝试从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论述素质教育的提出及目前呈现的种种问题,并理性地分析其背后的各种根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教育政策 过程 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的全面发展”战略被提上了议题,传统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继承、教师的单向施予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新的教育观呼唤的是主动的、预期的和参与式的教和学。科技的突飞猛进,文化潜在的冲突使得原来的制度化教育无法适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也就在这种呼唤声中应然而生。教育政策因为教育问题而产生,也是为了解决教育问题而制定的,其过程涉及政策的形成阶段、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

  一、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其执行的现状分析

  政策的形成阶段首先要“澄清其目的、价值或目标”。素质教育的内涵应该赋有时代的意义,知识经济社会中的素质教育,其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即会做事、会做人、有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同阶段的教育对素质教育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理解。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本是针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片面性而提出的,提倡学校和家长要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和“多把尺子”的评价观来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赋予更多的内容。大学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它强调的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目标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贯通的掌握从而达到其智慧的提升,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具有较强的知识、工作迁移融通能力。

  然而从该政策的具体操作层面上来讲,由于政策制定的组织机构或人员并没有真正列出所有可能达到该目的的重要政策手段;不同的执行部门或单位都程度不一地曲解或片面地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的涵义,进而在执行阶段,不管是手段还是力度都是纷呈差异,以致于在基础教育方面出现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了大学素质教育高不可攀的尴尬境地。

  二、现象背后的问题根源分析和相应的建议

  在政策的评估阶段,制定机构和人员应该“审查每项可供选择的政策会产生的所有重要后果,并将每项政策的后果与目的进行比较,选出其结果与目的为最佳目标的政策”。面对素质教育所呈现出的“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的局面,当务之急,我们各方面的人员都应该要好好地冷静反思。

  1.现象背后的问题根源的政策理论分析

  首先,该政策的相应配套措施的缺乏,进而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人们对相应的考试制度、课程改革等关键性因素的真正把握感到茫然。基础教育中,主要表现在面对高考和素质教育两根指挥棒,学校和家长到底该何去何从?而大学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首先需要呼唤的是各方面人士摆脱庸俗,超越功利,形成勇于创造、乐于奉献的现代新人的气质和品格。

  其次,该政策的系统理论陈述薄弱,以及执行人员对它的断章取义。这尤其表现在基础教育方面,家长甚至学校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抛却文化等方面的素质而仅仅局限于思想素质教育方面,而不是超越应试教育的、为了学生全面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就只流于形式抑或是附加了许多不恰当的内容,从而使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偏移了原来的方向。 再次,从政策评估的方面来看,笔者认为该素质教育长久的大力推行但效果不佳也有“事后评估”的力度不强的原因。事后评估是对政策效益和社会反映等方面的一种评估方式,“旨在鉴定人们执行的政策对所确认问题确定达到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辨识政策效果成因,以求通过优化政策运行机制的方式,强化和扩大政策效果的一种行为”。

  2.相应的建议或对策

  素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追溯出不同的原因。然而任何政策的提出都是源于问题并为了解决问题。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为了扭转制度化教育的片面和局限性,素质教育的浪潮席卷了全社会。然而,在推行过程中其呈现的种种扭曲现象又是那么不尽如人意,甚至遭到了多方的置疑。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政策的有效执行呼唤的是“合作文化”,它需要各方面人士对政策内容的正确的理解和深层次的解读。因而,要保证素质教育实施过程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中包含正确的教育功能观、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多样化人才观,甚至是“全社会支持教育的系统工程观”等新的观念。

  第二,政策的实施要合理处理其与各方面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的落实贯彻必须合理协调好其与考试的关系,并呼唤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家庭教育是父母为了激励子女从活动中产生意识进而培养子女的意识导向的行为活动,从而使子女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所以,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注重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评价机制、教学改革等各个环节的配套改革的支持。

  总之,“决策过程乃一政治活动,在所有阶段都会有个人的知觉与利益涉入”,所以,我们要保持理性的思维,要有脱离庸俗、超越功利的价值观。同时,教育政策的执行也有赖于法制、制度保障,需要教育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所以,有关素质教育的制度、法规建设还有待加强。实施素质教育,是本着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但作为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要成为政府行为,社会各界要通力配合,共同营造素质教育大环境,制定推动素质教育和政策措施,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有望真正发挥其本来功能。

  参考文献:

  [1]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

  [2]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3]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

【篇2】素质教育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素质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体、智、德、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需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合作才能成功,合作有利于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幼儿保育工作中我们注意结合平时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在指导幼儿值日或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时,让他们懂得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帮助的重要性。如做值日时让小朋友两人一组擦桌椅;午睡起床,让能力强的与能力弱的幼儿结对,让他们共同完成叠被整理床铺等,比~比哪一组快哪一组好;又如大班小朋友搬桌椅,让他们自己考虑如何配合最好;指导小朋友擦试护墙,先让他们自己分组,安排程序选则方法,再给予适当指导。在课间幼儿活动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引导教育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我们还注意教育小朋友要关心他人,热心帮助又困难的同伴。

  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像力和好奇心。想像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交织在日常活动中,融人教学中救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像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如在沙水区,我们给孩子提供小桶、小盆玩水,他们很快发现水是可以流动的,有的甚至发现用一根管子可以把水引出来(虹吸现象),在塑料瓶底扎些洞可以做成莲蓬头淋浴器等等。又如:在语言区我们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接近生话、亲近大自然的画面编辑出来,配上色彩、录音,以动画形式把抽象的、静态的学习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的学习内容.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创造想像力和好奇心。再如苹果Ⅱ代计算机上运行的《孩子们的乐园》.就是依据幼儿特点和需要开发出来的软件,它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动物、花、草、树木以及活动多变的“神笔”、“颜料桶”、“橡皮擦”等工具孩子们根据故事主线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大胆地想象并从主线和各分枝延伸,有的用河马换下大象,有的用小鸡、松鼠替换小兔,还有的设计小拾鼠爬上靠河边的树,纵身一跳正好落在水中鳄鱼的背上一一教师并不要求幼儿死记硬背故事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而是给孩子留有“自由”的思维空间,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幼儿最喜欢想象,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如果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在幼儿的头脑中,原本是没有任何框框的,他们在自然的游戏中充满了想象,充满了创造。可惜的是,虽然幼儿在成长.知识在丰富,但思维的创造性却往往会逐渐丧失,逐渐被刻板划一的方式所替代。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就是敢于否定的胆识。好奇、质疑是幼儿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教师面对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的问题,训斥、嘲笑或不屑一顾,大搞“听话教育”,只能泯灭幼儿的天性。当然,幼儿在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出现各种错误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善待幼儿的质疑,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幼儿“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幼儿不断发现新问题,树立敢于否定的胆识。

  四、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对己、对人、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态度。幼儿道德素质也应体现对伙伴、对自己、对班级荣誉、对长辈、对家乡、对祖国等方面的情感问题。现代家庭优越的条件会养成独生子女任性、自私、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惯和个性,年轻父母的教育态度和行为,不良社会风气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一是教育者要确立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育儿的新知识、新方法,用新的教育观念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纠正不规范的教育方法,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二是“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比较复杂且有持久性的教育过程”。因此,教育者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充分利用各领域间的渗透和具体直观的事例进行教育,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待人接物的生活态度。三是英雄模范人物是孩子心中的楷模,所长要多给孩子讲有关英雄模范的先进集体和中国体育健儿屡次为国争光的故事,向他们介绍我国丰富的矿物资源和名胜古迹,激发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爱同伴、爱长辈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四是用音乐、文学、美术作品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引导幼儿欣赏周围存在的美的事物,使他们在艺术美的熏陶下,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的人。

  五、注重家庭素质教育

  有效提高幼儿素质教育效果,家庭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家庭素质教育当中,家长必须树立全新的家教观念,树立现代家庭素质教育观,要努力为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的片面家教观念必须转变。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努力为孩子成为未来创造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是衡量现代家庭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同时,要改变不当的家教行为。家长与孩子同是家教主体。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与自尊,充分调动、激发孩子学习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意因材施教,违背孩子的年龄特点与智力基础实际搞拔苗助长,违背孩子的兴趣,逼迫孩子按家长的意愿发展,都不会有成功的家庭素质教育。

【篇3】素质教育论文

  当前世界的教育潮流是“向前延伸,向下扎根”,我国教育也不例外,除了终身教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之外,幼儿早期教育不再满足于“看管式”模式,而是步步迈向素质教育新领域。素质教育讨论至今,已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不再是一种口号、一种赶“时髦”、一种具体具体的行动。

  一、重视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实施好素质教育,在幼儿的学前教育阶段就必须注重对幼儿全方位的培养,实施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教育方法。

  1.幼儿个性的培养

  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之下,对不同的事情都会以一种自身独特的方式作出反应,而不是试图封锁、压制孩子个性的形成。

  2.重视幼儿的兴趣爱好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我们教书,并不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最重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如果教师自己对所教的课程感觉不到求知乐趣,便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当然,对待幼儿教育,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不仅能激发幼儿内心的求知欲,而且能驱使幼儿主动地了解未知的事物并对之加以钻研,从而使眼界逐步拓宽。

  3.注重对幼儿注意力的训练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都必须经过它才能进来。”这意味着,注意是学生(包括幼儿)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技能。没有注意,外界的一切信息都不会进入人们的脑海,当然也就不会产生感知、理解、记忆和想象等。由于幼儿的注意力不可能持久,幼儿教师就必须采取各种方法,注意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的灵活多变,巧妙地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所进行的活动中,只有使幼儿热衷于此活动,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长此以往,他的注意力就逐渐地延长。

  4.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新时代不断加快知识更新,终身学习成为必然趋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知识不断更新?这就要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教师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灌输终生学习的理念,从而在幼儿长大成人以后就会根深蒂固地记入脑海,落实到行动中。

  二、重视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

  旧的儿童观把儿童当做被动的“接收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教师如何教而不注重幼儿如何学。现在我们要确立这样的观念,儿童是独立的人,要尊重他们;儿童是发展中的人,要想念他们;儿童是主观能动的人,要了解他们。从理论到实践,在教育活动中真正注意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全面掌握幼儿的实际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的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贯穿在教师的言行中。无论大小事,教师都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同时要掌握幼儿的身心特点,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素质,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关心孩子知、情、意、行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品德的发展。向社会普及优生、优育、优教和优境知识,使科学育儿知识家喻户晓,创造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大环境。

  三、家庭要配合幼儿园进行素质教育

  树立面向全体幼儿发展观点的素质教育不仅对幼儿园教育来说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对家庭教育来说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焦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传统教育评价是以考核知识定优劣的,是以驯服听话为尺度的。素质教育评价则是以幼儿的基本素质为本,包括身体、品德、知识、行为、态度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其评价是全面和客观的。注重素质教育的家庭,就应该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行为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对自然的应变能力的增长等。因此,家长不能沉浸于过去的“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而要树立“子女成才,家长有责”,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更要身体力行,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与自尊,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家里实施素质教育要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更要有决心。因为这“六心”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爱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信心是实施素质的力量源泉;细心则决定素质教育质量;耐心是保证素质教育持续进行的动力;恒心是决定素质教育成效的大小;决心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总而言之,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对于做有益于21世纪建设的人所需具备的基础素质,均在幼儿时期奠定一定的基础。幼儿就像一棵小树,要让他茁壮成长,不但要精心浇水,而且要有阳光、雨露,更要不断进行剪枝、修补,只有这样才能使小树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有用之才。

【篇4】素质教育论文

  人文素质在教育中的作用好比人的灵魂,是指导人正确对待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态度,是人的一种理性认识,集中表现为人生的追求信念、道德、价值等反映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我们却常常听到“人文素质缺失”的叹息,纠其主要原因,与我们的教育过多重视科学技术知识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无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更需要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以达到适应社会要求的必备素质。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文教育和高职体育都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职体育在部分高职院校仍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状态。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内涵,以发挥两者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体育是高职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应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枯燥的理论学习效率低下,而对操作实践课学习则兴趣浓厚,学生在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根据高职课程改革要求,高职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实践操作类型的知识,是以做什么,如何做,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学习要占多,延伸至他们以后的工作中同样也是。在高职体育中,同样是一门教会学生做什么,如何做的课程,高职体育通过学习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反复的实践操作而达到掌握技能知识,高职体育与高职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十分近似。我们以此为突破口,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设计各种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达到通过高职体育教学来间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使人文素质教育有效的融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

  二、高职体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即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即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素质教育论文 )正是这点,我们现实生活中,人在社会就需要与人打交道,交往过程中人们会将自身的人文素质呈现给他人和社会。高职体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在运动中的体能控制与运动中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技术掌握与个人经历和感想,以及在这过程中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在这些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全面的协调素质等人文素质。更重要的一点是高职体育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些都是理论教学和室内教学所不具备的,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到了现实性意义。

  三、高职体育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一)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学校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其纳入每年的校工作规划中。学校举办体育活动要多样化,要体现大学生的特点,具有文化品位,如定期进行体育趣味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各种群众性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各竞赛活动也应做到大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文化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竞赛性与普及性相结合,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人性化,与大学生特点结合。无论是在校园体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学校体育中都应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特别人文素质,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要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人手,丰富教师的人文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人文精神素质和教育价值观。作为大学教师,要关注重大事件变迁,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的更新,不断更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时刻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还应积累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并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文化素养、博雅的情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将人文精神融人到体育课程体系中

  体育课程是高职体育里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建设充满人文精神的体育课程体系,杜威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通过组织竞赛,让学生感受成功和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他们处事不惊、镇定自若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其冒险精神和责任感,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高职体育课程成绩考核时,除了考核体育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外,考察学生在整个体育学习中,所展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估,以保证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与培养人文精神素质。

  总之,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需要,是培养终身体育形成的需要。高职体育能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起到巧妙的链接的作用,同时高职体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篇5】素质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概述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具体实施采用项目化的运行办法,运行过程类似于科研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学校每学年初发布项目活动指南,针对重点项目活动和一般项目活动提出总体要求,体现指导思想和学年重点安排。全校广大同学及各年级学生组织,根据指南设计项目活动,通过网络填报项目活动申请表提交学校审批。学校成立专家小组采取答辩会等方式进行评审,决定是否批准,获批准的项目活动得到相应经费支持。项目实施期间要接受学校组织的必要检查,结束时需要提交总结报告和经费决算。

  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计划的主体是各位同学,学校以各位同学的自主设计确定素质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则不但保证了同学们在素质拓展计划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保证各位同学的个性特征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

  (2)开放性原则:素质拓展是在各级组织的总体安排下的群众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不受专业、年级和学校的局限,鼓励同学们大范围交流,鼓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互借鉴。

  (3)普遍性原则:本计划适合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它将教会同学们一个科学的方法,以降低成功的成本,使自己的学习和事业踏入快车道。

  (4)多样性原则:鼓励同学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风格迥异的设计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同学们张扬个性的基本保证,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创新。

  (5)柔性原则: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不用硬指标评价各位同学素质拓展成果的优劣,不树典型,不作排名,不评优秀,重在过程和参与,追求真正的学习,鼓励同学们量力而行,倡导用柔性指标引导先进,鼓励相互借鉴。

  三、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体系的实施与运行

  要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作用,客观公正地记录每一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素质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要通过证书记录和认证两个环节,合理量化,科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拓展。要真实记录素质拓展的内容,体现客观性和真实性;要由学生自己填写具体内容,发挥自主性。在认证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严谨性和程序的规范性,保证认证的权威性。要依托基层团建创新成果,探索在社团组织中开展认证;要鼓励素质训练项目的组织者积极参与和实施认证;要依托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大力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的电子化认证,研发素质拓展证书的电子版。

  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

  (一)开启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依托,通过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和强化社会认同四个基本环节,使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有形化、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较之于过去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具有涵盖面广、规范性强、可操作和便与评估的特点,从而使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并驾齐驱,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两翼中不可缺少的一翼。

  (二)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对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明显和现实的作用。它包含了先天性客观的经济效益、时间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它与正规课堂教学相比,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小。其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还可以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状况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本价值优势。

  素质教育始终围绕提高人的素质这个中心,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服务于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讲,素质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推动大学生社会化,一方面,要求通过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特别是课程体系改革,使教育内容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另一方面,必须通过一定途径让学生获取切身的社会体验。

  (三)大力推进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

  目前,有效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通过制度化建设,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其二,通过规范化建设,将以往比较零散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教育工作进行整合、规范,形成体系,这样便于用系统的观点考察其合理性,保证这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三,推进社会化,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积极吸纳社会参与。其四,推进信息化。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素质拓展认证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在进行认证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繁重、冗杂的数据处理、信息录入等工作,因此,必须推动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获得了全校师生和社会舆论最大限度的监督和保障。

【篇6】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一个方向性期望,而且更应该是一个推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活动,它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强化学生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那么对于早期教育的主阵地———幼儿园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小学乃至中学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素质教育就应从幼儿抓起。

  一、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教育对象的基本品质与素养为宗旨的教育,是涉及人的身心整体素质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是让幼儿在体、智、德、美全方面获得和谐地发展,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教育。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也各不相同,教育环境的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为此,在幼教工作中,必须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全方位提高幼儿素质,改变过去那种只重教不重幼儿发展的弊病。作为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不能把目标只落实到少数幼儿身上,要尊重、信任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观察力方面,有的幼儿视觉观察力强,有的听觉变别能力强,有的属于主动观察型,有的属于被动观察型。那么,我们幼教工作者要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根据其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在性格方面,有的学习认真负责,有的则学习马虎、举止受情绪左右,有的具有个人信念的坚定性,而有的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等等。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努力通过各方面来考察、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对不同性格的幼儿,要努力创设一定的情境磨炼其意志,陶冶幼儿的情感,使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性格。

  二、注重创造力培养,发展幼儿智力

  创造力是一种创造新设想和产生新成果的综合能力,是智力在最高层次上运行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必须帮助幼儿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心理、创造性思维,促其创造技法,最终达到创造个性。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唯一主体,幼儿是受教育者、是被动的。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行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创造性动机,往往容易被教师错误或单纯地看成是淘气、缺陷或胡闹等,以至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天性。幼儿的创造力处于萌芽状态,是脆弱的,必须加以呵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个别幼儿的与众不同之处,肯定其创造意识,满足幼儿好奇心,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时要避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特别是对淘气或智力发展缓慢的幼儿,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也可降低一些要求,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其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智力的提高。

  三、注重家、园配合,提高教育质量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环境,家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品质、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假若幼儿园不能和家庭很好的配合,不掌握幼儿在家庭中一些习惯、表现等情况,就难以更好地完成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这一目标。只有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搞好家庭与幼儿园的配合,幼儿园必须转变观念,在注重园内教育的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家庭的配合,大力提倡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树立宏观教育,实现幼儿园———社会———家庭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模式。幼儿园应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消除来自家庭、社会中的一些消极影响,充分利用和发挥家庭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全面地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浅谈素质教育论文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lunwen/4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