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文 > 旅游 > 正文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精选三篇)

【www.chuban323.com--旅游】

建议,汉语词汇。拼音:jiànyì释义: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1

  在旅游消费升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域全时全季旅游、高科技及创意元素渗入等大趋势和各种利好政策推动下,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与先进地区相比,山西文化旅游产发展的观念还比较陈旧、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在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下,如何破除“资源即市场、管理即服务、规划即策划”的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山西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丰富、开发早,但发展较为缓慢。从历史地理条件来说,华夏5000年文明看山西,从上古时期至今,山西很多地区曾作为历朝历代都城或重要城镇,太原在最繁盛的唐朝曾是仅次于长安第二大都城,险冲之地和军事重镇众多,历史文物资源及其丰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52处,居全国第一。山西名山河流遍布、地形地貌和气候植被种类众多,自然资源丰富,也是农耕文明、草原文明的碰撞交流区,集聚人文旅游风情。从文化旅游资源来说,山西拥有宗教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古建筑及民俗文化五类资源,形成晋北佛教古建、晋中晋商民俗、晋西黄河风情、晋南根祖文化、晋东南太行山水五大文化旅游集聚区,并拥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在资源型经济结构调整纵深推进中,2017年山西将文化旅游业确定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随着《山西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新修订的《山西省旅游条例》、“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推动着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发展更有活力、增速逐年提升,2010-2018年山西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5.64%,高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5.51个百分点。

  二、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问题分析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桎梏,表现为观念和创新的落后、配套服务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景区策划宣传不足及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一)发展观念落后、创新乏力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缺乏大市场、大服务的发展理念,资源依赖的惯性大,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创新乏力。一是将资源优势等同于市场优势,统筹规划不足、特色欠缺。粗放式开发模式对当地民俗和历史文化挖掘不够,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少,未能打破地区、部门壁垒进行统一开发,相似资源的产品开发雷同,产品吸引力差。如山西旅游演艺方面除知名导演的又见五台山、又见平遥外,其他节目制作水平和认可度有待提升。在乔家大院示范作用下,山西的各种大院景区资源独特性小、开发雷同。二是片面追求门票经济,对旅游服务特性和体验经济的认识不够,缺乏创新和协作意识,将卖产品和卖服务割裂开来,忽略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如乔家大院高昂的门票背后是过度的商业化而非优质的服务,这也是5A级景区被摘牌的重要原因。星级景区发展质量很大程度反映旅游服务水平高低,2016年山西星级旅游景区数量全国排名26,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58%,而星级景区的接待总人数和营业收入全国排名27和28,2016年山西入境过夜人数和天数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21%、15.89%。

  (二)设施配套不足、服务水平不优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设施配套不足、服务水平不高。2016年山西星级饭店、旅行社和从业人数分别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3.47%、72.17%和40.63%。在文化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购、娱要素属于显著薄弱环节。纪念品除佛教纪念品、平遥漆器外缺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和制作工艺未能很好渗入。大型综合娱乐场所少、娱乐项目单一,除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外缺乏优秀的娱乐演艺产品。在“行”方面存在景区间连接不畅、公共旅游专线不足,道路等级低,交通标识有待完善,尤其在各景区间较为分散,在高山大河屏障下,高铁航空等交通方式的支撑亟待增强。在“游”方面景区设施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国际化服务滞后。同时,一些景区周边市场秩序混乱,存在黑车宰客、借封建迷信大肆敛财等现象;游览要素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系统、免费WIFI、智能监控等软硬件配套不足,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利用和服务的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呈现保守被动、协同不足、分布不均衡和时效性差的特点,运用大数据研发、管理、营销不足,移动端旅游营销水平不高,市场反应迟钝。在“吃、住”方面整体接待能力弱。一是酒店数量少,据《2017年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山西省酒店住宿类企业仅为6937家,远远落后于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即使与周边省份相比,也处于发展劣势。二是品牌化和特色化发展不足,除了山西大酒店、国贸大饭店等个别知名度较高、运行较好的星级品牌酒店外,其他星级酒店的品牌意识还不够。缺乏经济型酒店品牌,入住率较高的为全国连锁型快捷酒店。特色民宿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衡,仅分布于晋中等少数地区。

  (三)景区策划及宣传不足、资源优势难以转化

  山西很多旅游地缺乏详细科学的旅游规划和景区策划,多数是以资源为主的旅游开发模式,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缺乏活力和盈利能力。山西的多个“大院”、多个“水世界”开发类同、缺乏新意。太原有狄仁杰公园、农业主题公园等诸多主题公园,但特色和主题不鲜明,旅游体验上与一般游园类似。山西文化旅游宣传相对薄弱。跟一些旅游业的先进省份比,对整体形象、景区的宣传力度小、宣传方式单一依然是资源优势难以转化的重要因素。山西旅游宣传方式主要依赖电视广告和报纸媒介等传统宣传方式,新媒体如抖音网红、动漫宣传、互动式宣传等创新方式不足。建造于五代时期的山西平遥镇国寺,完全榫卯结构、工艺精湛,属世界文化遗产,但知名度并不高;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第一山,旅游人数却不及华山、峨眉山等;山西众多特色手工艺品如上党堆锦、云冈绢人、平遥六合泰枕头、大同煤雕、隰县核桃工艺品等,独具特色,却因宣传包装未能成为热门旅游纪念品。此外,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而且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较严重,人们对山西旅游整体环境印象不佳,尤其是煤旅矛盾突出的地区的旅游形象、客源和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只有加大整治和宣传力度方能扭转山西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景区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细分产业的比例不协调和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偏低等方面。具体来看,细分产业比例不协调反映在旅游六要素中存在明显短板,购物、娱乐要素发展不足,缺乏特色、有吸引力的产品,未形成有效的消费拉动,游览要素的信息化不足,利用大数据分析营销薄弱。此外,由于企业过分依赖资源、缺乏竞争意识,粗放式发展模式使得各类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偏低,服务标准良莠不齐、规模经济不足、产业竞争力较差。2015年全国百强旅行社山西只有三家,2016年山西星级饭店数量和客房数在全国排名分别为26和27位,全业态的旅游集团仅有2017年才成立的山西文旅集团一家。山西文化旅游产业景区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景区经营模式分为政府专营、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和企业经营管理三类,政府专营模式的景区往往重资源轻配套,即使是企业经营,也存在过度商业化、政府监管不足等现象,拥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景区少。一些景区地跨多个行政区域、拥有多种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上条块分割,有效协调不够。

  三、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价值观、资源观,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面临粗放型的发展困境和对文化旅游品质需求逐渐提高的挑战,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要改变落后地发展观念,树立创新发展理念,遵循“微笑曲线”的发展规律,注重研发和营销端,重视旅游规划和策划,依靠创造性要素推动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第一,做好文化旅游研发端。结合高科技、文化创意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整合力度,综合运用新业态新模式和山西文脉,解决形象和定位、特色文化旅游活化等问题,打造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推进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整合。例如,山西古建筑旅游资源丰富,可结合3D打印技术对古建筑模型进行现场制作互动、趣玩半成品开发、纪念品生产等方式增加吸引力。例如,依托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和商业娱乐体系推出的太原府城游,既能观光体验又能美食娱购。第二,做好文化旅游营销端。落实好旅游专项基金,围绕世界遗产、古建宗教、太行山水等重点旅游线路和五台山、平遥古城等重点旅游景区,细分旅游市场精准营销、高质量推介活动策划,除传统宣传方式外,也应借助互联网,通过影视传媒、图书出版、打造文旅IP等多种方式增加营销触点,并通过宣传山西严格环保整治和环境美化,改变煤城印象,提升整体形象。第三,拓展旅游资源观内涵。在人文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基础上,大力发展娱、购等薄弱产业以形成新的旅游资源,构建游览消费新增长点,并实现对现有景区购娱环节的有力支撑。例如,西安曲江新区依托历史风貌,将文化旅游与市政设施、文化产业和商业综合体实现了完美融合,购娱等产业对文化旅游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显著。

  (二)加强基础投入,发展配套产业,提升服务水平

  要紧抓山西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投资力度,提高政府投入和社会投资水平,提升服务配套能力。加强基础投入。一要加强旅游公路、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和餐饮住宿等硬件设施建设,要加强政府补贴、旅游基础设施银行贷款倾斜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到景区硬件的维护、建设上来。二要加强职业素质培训、高素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等软件设施建设。加强专业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倡导、学习、实践先进的发展理念,注重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将文化旅游高素质人才纳入各类人才工程并创建人才库,发挥文旅能人的头雁效应,增强人力资本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推动。发展购娱等配套产业,一是通过发展旅游演艺和主题公园等实景娱乐,将山西散落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叙事与旅游地的结合,在政策和资本推动下,选取特定主题,结合文化创意、器械娱乐、文化旅游景观、IP科技、影视动画等手段,增强娱乐消费流量。二是借鉴故宫文创的发展模式,支持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发展,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股权激励基础上,聚焦创意、聚集人才、聚合流量,深挖景区文化内涵和非遗技艺,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IP效应。

  (三)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结构推动力

  深化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强化保护与监督,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景区经营管理体系,明确权责关系,建立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发挥市场化和企业化专业运营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方位监督管理。优化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结构,要协调细分产业比例、解决企业规模和结构对服务质量制约的问题。一是协调细分产业比例。就是要提升薄弱环节、优化要素水平,提升协调度。针对购物娱乐的薄弱环节,重点开发具有山西文化旅游特色的、具有市场潜力的旅游商品,加强特色娱乐项目的策划,不断增强购物娱乐在旅游消费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山西特色餐饮、特色旅店的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优化主打产品、提高营销水平,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强信息化采集与数据分析,加强与旅游电商企业的深度合作,完善山西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大数据分析人才,重视移动端的营销应用,真正实现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二是优化文化旅游企业的规模结构。通过兼并整合建立大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创意为纽带对资源、产品、服务进行整合,提升整体消费层次;采取集群品牌化经营,在技术、管理上不断创新,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实现金融集聚对产业有效促进。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2

  一、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2012年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书面印发了省政府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黑龙江省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黑龙江省继续全面推进“351”旅游工程项目建设,即在全省重点抓好30个省级重点旅游项目、50个市级旅游重点项目、100个县级旅游重点项目。全省旅游投资项目总数185个,总投资106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3.1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9.6亿元。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从各地200多项招商项目中认真筛选,确定82个投资总额500万美元以上,拉动力大、辐射性广、效益好的项目作为重点推介;与重点旅游名镇共同确定了30个名镇重点招商项目。在“黑龙江(香港、广东、浙江)产业推介招商活动”中签订旅游合作项目13项,签约额60.4亿元人民币。在23届哈洽会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138.71亿元,其中合同金额103.71亿元,协议金额35亿元。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招商引资项目69个,招商引资金额共249.27亿元,同比增长128.35%。(二)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人民对文化旅游认识的深化,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接待总人数2.54亿人次、同比增长24.16%,旅游业总收入1300.3亿元、增长19.13%。其中,国内旅游2.52亿人次、增长24.4%,国内旅游收入1247.52亿元、增长20.9%,入境旅游207.62万人次、增长0.53%,旅游外汇收入8.35亿美元、下降8.95%。1.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量不断增长。据统计,截止2013年5月份,全省经营出境旅游旅行社61家,经营边境旅游旅行社46家,经营国内、入境游接待旅行社有583家,比2011年增长3.97%。全省大中型城市共有星级饭店254家,同比增长6.72%。2.博物馆数量、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11年全省博物馆有103个,从业人数为163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5.5%和31.4%;参观人次为1217万人次,增加值为112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9.9%和42.1%。3.评分提高,口碑好。2012年,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综合评分为3.91分(5分制,下同),较2011年增长了0.07分,较2010年增长了0.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服务综合评分为3.99分,较2011年增长了0.06分,较2010年增长了0.1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行社评分为3.91分,较2011年有了明显提升,提高了0.08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各方面评价全面提高。(三)文化旅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企业借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积极创新、不断开拓了数条文化旅游精粹项目。世界最高水平的冰雪旅游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全新推出世界首创的大型户外冰雪实景演出———林海雪原、中国最顶级的“酷·哈尔滨”大型冰上杂技秀和浓郁地道的欧洲风情歌舞演出,与迪士尼合作开设卡通冰雪动漫王国,增加冰雪动漫大巡游、万人热力劲舞等新项目。太阳岛雪博游览会运用立体三维创新形式雕塑俄罗斯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推出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大型雪雕《雪舞风情》、宛如童话世界的都市雪乡。

  二、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分析法是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的总结,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优势1.特殊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纬度较高,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长,雪质较好,具备开展冰雪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夏季气候凉爽,浩瀚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等湿地资源,为开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避暑旅游提供了地域优势。2.边境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有25个边境口岸,有着发展边境旅游的地缘优势。“俄罗斯旅游年”的举办为黑龙江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3.垦荒历史优势:黑龙江省的垦荒是我国近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开拓史,不仅包括北大荒的开拓、闯关东,还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发,磨砺了黑龙江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此带来的石油工业文化旅游和军垦文化旅游资源更是成为我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二)劣势1.位置较偏僻:黑龙江省距离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路途花费时间和金钱较多,由南方而来的游客会很大程度上被途中的大连、沈阳、长春等旅游区域拦截;与黑龙江毗邻的吉林和内蒙古均不属于经济条件发达省份,因此,客源市场受到很大限制。2.交通条件落后:黑龙江省省内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欠发达是制约旅游业的一大因素。3.宣传力度有待加大: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黑龙江省的特色旅游只知道冬季冰雪旅游,对于春夏秋三季的旅游产品却知之甚少。黑龙江省缺乏对冰雪以外的旅游资源的宣传,尤其是能够综合体现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的有招徕力度的宣传口号。(三)机遇1.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黑龙江省政府提出“文化强省”政策,制定并贯彻实施《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和《黑龙江省界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发展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2.以学习、研究考察为动机的旅游类型增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成熟,简单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文化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3.政府投资打造旅游名镇:政府用于名镇建设的旅游发展金逐年增多,按照“今天是精品,明天是遗产,后天是文物”的原则,突出抓好名镇旅游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助推旅游名镇建设步伐。4.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黑龙江省政府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及招商引资活动。(四)挑战1.邻近区域资源相似度高: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吉林省以及蒙古虽然纬度略低于黑龙江省,但是三省的资源相似度很高,即使是黑龙江省主打的特色冰雪旅游也都已各自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新鲜度大大降低。2.旅游资源保护困难: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是如果开发过程不重视合理规划和保护,将造成资源的浪费,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三、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一)制定相关保护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政策,是进一步突显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必要措施,是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保障。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要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框架。(二)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体系的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服务、通讯设施、互联网、医疗卫生安全等多方面,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以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种主体投资体系。(三)突出特色,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文化旅游只有以特色为招牌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因此,要从特色文化旅游方面做文章,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做好以哈尔滨为中心,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大小兴安岭等多地区为辐射的黑龙江省旅游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旅游形象要强化政府在旅游形象设计和传播中的主导地位,设立旅游形象建设领导小组,多层次、全方位、跨视角的开展宣传活动,塑造美丽龙江形象。如请名人做形象大使,来增强宣传效应;在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也要投放广告,扩大知名度;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等等。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3

  一、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2012年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书面印发了省政府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黑龙江省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黑龙江省继续全面推进“351”旅游工程项目建设,即在全省重点抓好30个省级重点旅游项目、50个市级旅游重点项目、100个县级旅游重点项目。全省旅游投资项目总数185个,总投资106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3.1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9.6亿元。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从各地200多项招商项目中认真筛选,确定82个投资总额500万美元以上,拉动力大、辐射性广、效益好的项目作为重点推介;与重点旅游名镇共同确定了30个名镇重点招商项目。在“黑龙江(香港、广东、浙江)产业推介招商活动”中签订旅游合作项目13项,签约额60.4亿元人民币。在23届哈洽会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138.71亿元,其中合同金额103.71亿元,协议金额35亿元。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招商引资项目69个,招商引资金额共249.27亿元,同比增长128.35%。(二)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人民对文化旅游认识的深化,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接待总人数2.54亿人次、同比增长24.16%,旅游业总收入1300.3亿元、增长19.13%。其中,国内旅游2.52亿人次、增长24.4%,国内旅游收入1247.52亿元、增长20.9%,入境旅游207.62万人次、增长0.53%,旅游外汇收入8.35亿美元、下降8.95%。1.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量不断增长。据统计,截止2013年5月份,全省经营出境旅游旅行社61家,经营边境旅游旅行社46家,经营国内、入境游接待旅行社有583家,比2011年增长3.97%。全省大中型城市共有星级饭店254家,同比增长6.72%。2.博物馆数量、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11年全省博物馆有103个,从业人数为163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5.5%和31.4%;参观人次为1217万人次,增加值为112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9.9%和42.1%。3.评分提高,口碑好。2012年,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综合评分为3.91分(5分制,下同),较2011年增长了0.07分,较2010年增长了0.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服务综合评分为3.99分,较2011年增长了0.06分,较2010年增长了0.1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行社评分为3.91分,较2011年有了明显提升,提高了0.08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各方面评价全面提高。(三)文化旅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企业借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积极创新、不断开拓了数条文化旅游精粹项目。世界最高水平的冰雪旅游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全新推出世界首创的大型户外冰雪实景演出———林海雪原、中国最顶级的“酷·哈尔滨”大型冰上杂技秀和浓郁地道的欧洲风情歌舞演出,与迪士尼合作开设卡通冰雪动漫王国,增加冰雪动漫大巡游、万人热力劲舞等新项目。太阳岛雪博游览会运用立体三维创新形式雕塑俄罗斯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推出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大型雪雕《雪舞风情》、宛如童话世界的都市雪乡。

  二、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分析法是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的总结,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优势1.特殊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纬度较高,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长,雪质较好,具备开展冰雪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夏季气候凉爽,浩瀚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等湿地资源,为开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避暑旅游提供了地域优势。2.边境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有25个边境口岸,有着发展边境旅游的地缘优势。“俄罗斯旅游年”的举办为黑龙江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3.垦荒历史优势:黑龙江省的垦荒是我国近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开拓史,不仅包括北大荒的开拓、闯关东,还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发,磨砺了黑龙江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此带来的石油工业文化旅游和军垦文化旅游资源更是成为我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二)劣势1.位置较偏僻:黑龙江省距离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路途花费时间和金钱较多,由南方而来的游客会很大程度上被途中的大连、沈阳、长春等旅游区域拦截;与黑龙江毗邻的吉林和内蒙古均不属于经济条件发达省份,因此,客源市场受到很大限制。2.交通条件落后:黑龙江省省内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欠发达是制约旅游业的一大因素。3.宣传力度有待加大: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黑龙江省的特色旅游只知道冬季冰雪旅游,对于春夏秋三季的旅游产品却知之甚少。黑龙江省缺乏对冰雪以外的旅游资源的宣传,尤其是能够综合体现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的有招徕力度的宣传口号。(三)机遇1.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黑龙江省政府提出“文化强省”政策,制定并贯彻实施《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和《黑龙江省界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发展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2.以学习、研究考察为动机的旅游类型增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成熟,简单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文化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3.政府投资打造旅游名镇:政府用于名镇建设的旅游发展金逐年增多,按照“今天是精品,明天是遗产,后天是文物”的原则,突出抓好名镇旅游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助推旅游名镇建设步伐。4.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黑龙江省政府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及招商引资活动。(四)挑战1.邻近区域资源相似度高: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吉林省以及蒙古虽然纬度略低于黑龙江省,但是三省的资源相似度很高,即使是黑龙江省主打的特色冰雪旅游也都已各自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新鲜度大大降低。2.旅游资源保护困难: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是如果开发过程不重视合理规划和保护,将造成资源的浪费,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三、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一)制定相关保护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政策,是进一步突显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必要措施,是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保障。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要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框架。(二)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体系的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服务、通讯设施、互联网、医疗卫生安全等多方面,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以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种主体投资体系。(三)突出特色,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文化旅游只有以特色为招牌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因此,要从特色文化旅游方面做文章,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做好以哈尔滨为中心,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大小兴安岭等多地区为辐射的黑龙江省旅游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旅游形象要强化政府在旅游形象设计和传播中的主导地位,设立旅游形象建设领导小组,多层次、全方位、跨视角的开展宣传活动,塑造美丽龙江形象。如请名人做形象大使,来增强宣传效应;在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也要投放广告,扩大知名度;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等等。

文化旅游产业的问题和对策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n323.com/renwen/5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