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uban323.com--时评】
时评作文2024年热点1
《管得到位,才能吃得放心》
“老坛酸菜”和坛子没关系,产自露天土坑,工人们穿着鞋或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还随手丢弃刚抽完的烟蒂;作为地方特产出售的红薯粉条,用价格低廉的木薯淀粉制作而成,生产环境脏乱差,晾晒就在厕所旁……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相关企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热议。
从网友的留言情况来看,大家普遍对“土坑酸菜”“木薯粉条”表示关注,认为这次曝光,展示了少数包装食品前端的生产情况,也让颇有市场美誉度的知名企业、地方品牌“露了马脚”。
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有效解决?今后相关企业其他产品还能不能安心食用?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目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派出督导组分赴涉事企业所在两省,督促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严厉查处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涉事公司以及相关企业也纷纷公开道歉,表示将配合监管部门调查与整改。期待相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类似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得到排查治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通过这些个案的曝光,可以清晰地看到,食品产业全过程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参与主体多样化,这意味着风险点多、监管难度大,治理更需要采取综合手段。
统计显示,过去10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案例最多的领域就是食品安全。全国消协受理的具体商品投诉,食品均位居投诉量榜首。负面案例屡屡出现,社会反响强烈,这对地方政府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测出来的。新食品安全法已颁布实行6年多,为构建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典型案例。
当制度建设日益健全,守住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考验的就是各地能否夯实属地责任,把食品安全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对于职能部门来说,必须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确保监管工作始终“跑”在风险前面,才有可能守住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而作为食品生产企业,也要坚决守住食品安全这条生产底线、发展生命线。无数案例已经证明,生产发展若忽视消费者权益,故意搞内销出口双重标准,最终必将自食恶果。
管得到位,才能吃得放心。我国拥有近1700万家食品生产经营者、14亿消费群体和每天近40亿斤的食品消费量。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全面促进消费意义重大。媒体的曝光,既是善意提醒,也是有力督促。
继续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努力提升监管效能,推动相关产业优胜劣汰,我们一定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保障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时评作文2024年热点2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面前,每个观赏者都是年轻人。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传递厚重历史的同时,又能让每个人感同身受
到养心殿品鉴乾隆手书“福”字,行至慈宁宫花园庙会尝尝老字号小吃,听着悠扬的中和韶乐迎接新春……这样的场景,不在电视剧里,而是在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上。
展览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将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或“可远观不可近玩”的文物重又赋予了鲜活模样,令历史的呈现活色生香,给参观者一种代入感。
近些年,营造代入感成为博物馆策划展览、开发IP衍生品的关键词。《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综艺节目采用场景式的讲述方式,带动了一轮又一轮文物热;翻开故宫出版社的互动解谜游戏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读者能走进一段进宫寻宝的文化冒险之旅;用故宫彩妆描眉梳妆时,还能近距离欣赏包装上的《千里江山图》……博物馆不光展出内涵丰厚的文物,还在成为普通人文化生活链条中的一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需求,提供可亲可感的文化服务。
有人说,新技术的使用、新概念的包装只是让更多年轻人走进了博物馆,对中老年一代吸引力不强。可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面前,每个观赏者不都是年轻人吗?一般观众平日里很少会为了一份颜真卿的真迹、一只明代御窑的瓷碗走进博物馆。皇宫过大年、逛庙会等参与门槛相对较低的文化活动,很可能成为他们与文物深度接触的一次难得契机。历史很厚重,观众很年轻,我们在思考的是,如何去传递这样的厚重,同时又能让每个人感同身受。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同时也是开发利用的创意之源。对博物馆来说,在策展模式、连接大众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内生活力,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在文化中找一个离生活最近的方式,在生活中给文化留一席之地,置身其中的感觉将越发美妙。
时评作文2024年热点3
一个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前的中国人宽袖缓袍,深谙儒学礼数,唇边是文雅的微笑;一个是当今世界走在最前沿的国家,千百年后高举自由的火种点亮尖端与新潮。
今日,当这两个国家相逢于12大文化国家的榜单,我似乎看到那儒雅书生的微笑中竟多了几分苦涩。
也许是根植得太深,沉淀的太厚,可千年后中国的代言仍是一身已泛了黄的长袍,丝绸的水袖甩不过时光的长河,仿佛中国的光辉只能定格在那个早已远去的时代。未免太过寂寞。
喧嚣却从大洋的另一岸传来,金融、影视、餐饮、运动、教育……无不独占鳌头。其影响力席卷全球,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领军的角色,一呼百应。最新、最先进、最权威,这些词汇往往是美国的声音。正如他们的文化符号一样,美国的手指着世界的方向,他们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
站在太平洋的西岸向东眺望,就像是站在历史的坐标上眺望远方。千年过去,原来我们在他人眼中仍站在原地,四顾无人,只有空空的寂寞。
太寂寞了,我们的文化。我们以为新时代早已为我们漆上了崭新的色彩,我们以为用摩天楼推到四合院就是社会变革,我们以为用滚滚黑烟熏散农田炊烟就是工业化,我们以为用靡靡之音驱逐牙板长歌就是时尚潮流。但我们错了,我们失去了文物古迹,失去了晴明蓝天,失去了京腔韵味,却没有换来别人眼中的新身影。而我们取得的种种辉煌成就,却仍不及外国人心中神圣的大唐帝国。一方面,我们的新文化确实未到世界前列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对新文化的宣传远远赶不上世界旋转的步伐。
历史固然不应丢弃,却也不能捧着历史吃老本。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更应该充分地传承并利用它,让千年的积淀成为新文化成长的土壤,古为今用,使其不失价值。只有当我们真正以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国的身份,在榜单上写下“中国”二字时,才能化解中国古典文化千年的寂寞。
时评作文2024年热点4
“钱已基本够用,拜托大家别再捐了”“捐款若有剩余,会捐出去”“我不希望大家的爱心被浪费”“已停掉网上捐款项目,将销银行卡”……这样的话语,出自受助者家人口中,的确令人感动。受助者需要帮助,但并不贪婪,也很有底线与准则,如果受助者都能像这样,愿意献出爱心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多,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爱心,不是被骗了,也不是被挥霍了,而是实实在在地用在“爱心事业”上。
对于这次受助人的表态,网上也是好评一片。有人表示,这样的道德自觉,值得肯定,也值得更多的人学习与借鉴;也有人表示,呼吁“钱已够别捐了”的说法,也是一种慈善……从网上舆论来审视,对此事好评颇高。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底线之举,只不过由于之前一些受助者的素质不高,才显得如今这受助者的高尚。毕竟,不让“爱心流失”,应该是慈善的应有之义。
审视现实不难发现,在慈善方面,现实的状况的确不容乐观。一些慈善机构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令捐助者“很受伤”。此外,网上一些人利用公众的同情心募捐,也没有得到严厉的惩戒,同样是对慈善的一种“伤害”。当然,还有一些人,没有骗捐,但收到的慈善款远远超过他们的需要,但他们也没有“退还”的意思,甚至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样的行为,在“捐赠者”看来,同样的不甚合适的,甚至是令人“心寒”的。
通过这些案例足以发现,慈善领域任何的一件小事,一旦处理不当,都可能让“爱心”受到损伤。而并不是每一次,受助者都能有足够的道德自觉,都能合理地进行善款的管理与分配。这就意味着,对善款的管理,应该有统一性的规范。可以说,无论是通过个人募捐还是机构募捐的善款,都应该保持充分的信息公开与透明,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好监管者的角色,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善款”合理地用在刀刃上。
遗憾的是,当前对此的约束,似乎还停留在道德自觉的高度上,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希望有关部门的能够及时介入,并当好“守夜人”的角色,为善款的合理利用保驾护航,让“善款”落到实处,维护好慈善行业的良性制度。
时评作文2024年热点5
我们不能说哪个国家的文学比最优越,但法国文学无疑是是第一流的,这是它从17世纪以来就保持的优势。法国面积不大,不如中国和俄罗斯,历史也没有我们这么悠久,但是它的文学为什么这么出名?这跟世界的近代历史有关。
我们中国有过辉煌的盛唐时期,法国是在唐朝末年才建立的,但是从近代来说,东方落后了,那时还没有美国,只有欧洲最为发达,而其中最强大的就是法国,文化最灿烂的也是法国。法国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化,在欧洲统治了两个世纪,在其他国家的上流社会里都以会讲法语为荣。
直到19世纪,雨果的浪漫主义,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左拉的自然主义,都对整个世界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拉虽然过早去世,但是他提倡的自然主义文学一直传播到拉美、日本和中国。象征主义等诗歌流派也是如此。
法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都出现了许多世界性的大作家。在20世纪上半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就有罗曼·罗兰、法朗士、纪德和莫里亚克等,他们都是现实主义作家,影响很大。20世纪下半叶获奖的都是现代主义作家,例如1957年获奖的加缪,1964年获奖的萨特,1969年获奖的贝克特,1985年获奖的新小说派作家西蒙等。
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数来看,法国是最多的,说明法国文学在20世纪仍然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总起来看,法国往往是新的思潮和流派的发源地。法国人喜欢新奇和时髦,但是一种新的思潮产生以后,也许没有多久就被更新的思潮取代了,但是法国产生的思潮和流派却会在其他国家里存在下去。比如左拉倡导的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在法国没有几年就解散了,后来在其他国家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巴黎是时髦之都,是其他城市仿效的榜样。新小说派的领袖罗伯·格里耶长了一脸大胡子,人家都认识他,但基本上都没有看过他的书。中国翻译了他的书,但是除了翻译者和研究者之外,老百姓一般是不会阅读的。罗伯·格里耶自己也明白,他在中国比在法国还有名,是因为中国人把他当成了法国的葡萄酒和香水,当成了一种潮流的品牌。法国就是产生这类潮流的地方。
从法国本身来说,50年代流行的新小说派和荒诞派戏剧达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高峰,后来的法国文学就好像进入了低潮,进入了一个没有中心和旗帜、没有流派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后现代时期吧。从杜拉斯1984年的《情人》开始,法国文学、特别是法国小说进入了一个通俗化的时期,每年都有畅销的通俗小说书出版,现在旧的潮流过去了,新的思潮和流派尚未形成。老一辈的大作家先后去世了,新的大作家还有待产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时评作文2023年热点怎么写 时评热点作文2021